老人讲真实民间故事(合集4篇)
原创老人讲真实民间故事 第1篇
清乾隆年间,江南水乡有一位响当当的厨子,名叫张小采。二十年前,张小采机缘巧合下得到一位前辈的指点,烹饪之道略有小成。后来,他拿出自己积攒多年的银两,开了家酒楼,定名为“玉香楼”。
开张之日,酒楼上下张灯结彩,锣鼓鞭炮震天作响。张小采让伙计在酒楼门上贴出一副对联。呵!让人无不称奇。只见那上联:四大菜系无一不精;下联:天南海北全都会做;横幅:天下美食。
口气不小,只是不知道这夸下海口的厨子有没有几把刷子?让人没想到的是,张小采硬生生地借着自己的机灵劲儿和这几年的努力,把客人要求的菜肴全做了出来,做得也是鲜嫩丰美,色、香、味俱全。食客无不惊叹,拍手称快。
这日,刚过晌午,一个老者经过玉香楼前,望见那副对联,他冷笑了一声,一走进酒楼,就招呼小二:“你家掌勺当真‘四大菜系无一不精、天南海北全都会做’?”
“我家掌勺的说了,若是有一道菜他做不出来,门口的对联就摘下来。我家玉香楼开张这几年,倒是有好多客人想摘,可惜没人有这个能耐。”老人笑了,扬声说:“哈哈,好!那就先给我来一道‘竹外桃花三两枝’。”小二答得利索:“客官,您就瞧好吧!”
一会儿工夫,小二风风火火地从后厨走出来,手中多了一盘“桃花点绛红”。周围的食客看见,忙围上前来。呵!张小采这道菜真是讨巧,他用的是一个绘有翠竹的碟子,旁边正放着三块带着点点艳红的桃花饼。还别说,真有那么点味道!小二略带一丝得意,问:“客官,您看,合您的心意吗?下一道呢?”
老人端详着这道菜,说:“倒也有股机灵劲儿。好,这次算他搪塞过去。第二道,我要点‘春江水暖鸭先知’。”
“好!”没过多久,小二从后厨出来,只见他向一个伙计低语几句,就见伙计带着一个木桶,提着一个菜篮,急匆匆走出楼去。
不一会儿,只见伙计提着一桶水、带着一篮蔬菜回来了。又一会儿,后厨里飘出一股鲜香,光是闻一闻,就让人垂涎三尺。片刻后,小二小心翼翼地端着一个大砂锅走上前来,说:“客官,您看。”小二掀起砂锅盖,浓浓的一股香味带着腾腾的热气,散发出来。只见那砂锅中,几片金黄的带皮鸭肉悠悠然漂在水上,煞是好看,真有几丝小鸭凫水的意趣;砂锅的配菜新鲜翠绿,倒也有几分江边柳树随风飘扬的滋味;汤汁鲜黄,给人一种饱满厚实之感。
这时,小二放下一个小火炉,将砂锅放在上面。老者端详着砂锅,眼底从开始的淡然,多了一点疑惑,进而竟变成一丝喜悦。只听老者低声道:“难道……真是……那倒也算有所长进。只是这刀工,怕是受心高气傲的影响,不进反退。唉,这样下去,到最后顶多也就算个寻常厨子,我怎放心得下?”小二可没注意老者的话语,他以为老者也被张小采的厨艺所折服,随即说道:“客官,我看要不就这样打住?”
“急什么?我方才叫了两道菜,你们上了一道点心,一道汤,主菜还没做,这让我如何下口?”小二颇有些无所谓,同时也带着些期待,信口说道:“那您还想叫什么?”说着,他看了一眼砂锅,只听见“咕嘟咕嘟”,想必是鸭汤开锅了。
老人想了想,说:“很简单,那就下两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吧。”
小二哈哈笑道:“我就知道是这两句。我家掌勺的已经吩咐好了。您看,正是时候。”小二掀起锅盖,略显沸腾的鸭汤泛着丝丝热气。突然,只见一块块白花花的河豚肉,从锅底翻腾了上来。这架势,真好似河豚在水中游动,上下翻飞,竟真是那“正是河豚欲上时”!
小二一脸得意的表情,他看了一眼老者,又说:“‘蒌蒿满地芦芽短’我想就不必说了吧!老人家,您知道的。”
老者点了点头,略带一丝微笑。他拿起竹筷,在砂锅中一捞,正是几样春季的时令蔬菜,不多不少,刚好五样。
小二继续说:“我家掌勺的早就料到了。他特意让我派个伙计,去取活江水以及新鲜的蔬菜,正是想到会这样。”
听到这里,老人竟摇了摇头,他说道:“可我要的是主菜,你家掌勺的只求表面功夫,会错意了。这样吧,我让他一回,有道是‘蚂蚁上树,猴子爬杆’。最后一道菜,就让他给我来一道‘猴子爬杆’吧。不过,我有一点要求,必须让你家掌勺的现场做出来。”
小二略有一丝惊讶,心想这还镇不住你?不过,他对张小采的厨艺绝对有信心,答道:“好,客官!不过我得先问问掌勺的。”说完,小二悠然走向后厨。
张小采年轻气盛,现场做就现场做。他招呼伙计搬来厨具,准备原料,开始做菜。老者站立一旁,静静地看着。只见张小采先将烙好的白面饼“噌噌噌”切成细条,然后把鸡蛋液与切好的饼条打匀,倒进油锅里,一起翻炒,最后,放入佐料,翻炒均匀。
不一会,只见一盘猴子爬杆饼条出锅了,色泽金黄,松软鲜香。围观之食客,无不叫好称赞。张小采端着盘子走到老者面前,自信地说:“这份猴子爬杆,有虚有实,有动有静,也算是一道名菜。老人家您果然见识非凡。”
但是老者看都没看这盘菜,就揶揄道:“你这就做好了?哼!果然还是欠火候。你这道菜,猴子有了,杆也有了,可我怎么没看到猴子爬杆呢?我要你现场做,个中奥秘,皆缘于此。而且,你这小猴,怎么连眼睛都没有啊,哈哈哈?”
“这……”张小采哑口无言。“这真正的猴子爬杆,其实是这样的。”老者命伙计取来鲜虾、竹笋,佐料若干。老者提刀切笋,较于张小采,老者刀工更慢,更柔和,但切出来的笋条却十分整齐。老者将笋条倒入锅中,竹笋“噼噼啪啪”,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发散出来。这香味,相比之前的猴子爬杆,更具一股清凉芬芳之感。几分钟后,老人将炒好的竹笋收入盘中,然后他再起油锅,将佐料撒入锅中,霎时间,奇香四溢。
接下来,老人又放入竹笋,炒拌均匀,再迅速将活虾倾盆倒入锅中,只见活虾受不住高温煎烤,虾脚自然弯曲,竟然正是抱住竹笋,向上蹿动。一双双小虾眼,真给人一种小猴在杆上玩耍的奇特感觉,却正像那“猴子爬杆”!
“好!”不经意间,周围聚拢的人越来越多,潮水般的叫好声四面而来。老者将这盘真正的猴子爬杆放在张小采面前。这位年轻人看得呆若木鸡,而后面红耳赤,恨不得挖个洞钻进去。
“年轻人啊,满招损,谦受益。我们厨子,可以有傲骨,但不能有唯我独尊的狭隘。我之前教过你的,可惜你……唉!你看你这几年,受自负侵蚀,你做菜的心意,竟是不进而退。心意没有,再好的色与香,又能如何?终是抵不过‘味’这位冷面判官。”
张小采这才反应过来,这似曾相识的老者,不正是多年前点化自己的高人吗?这番教导,更是字字入耳。张小采如醍醐灌顶,他赶紧行礼。但是待他抬起头来时,老者早已融入人群之中,不见踪影。只留下一盘“猴子爬杆”,在桌上冒着热气,那虾脚,似乎还动着哩!
老人讲真实民间故事 第2篇
从前有一个老婆婆独自住在一所小木屋里,她在屋子的前面开辟了一个小花园,栽种了各种花草。一年四季满园的鲜花都竞相开放,到花园里走走看看成了老婆婆每天必做的事情。
一天早晨,老婆婆像平常那样早早就起床了,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窗户看看她那些可爱的花朵,谁知眼前的一幕让她惊呆了昨天还好好的花草被践踏得不成样子,老婆婆很伤心。她重新修整花园,又补种些玫瑰、百合什么的。没想到第二天同样的事情又发生了。这次老婆婆愤怒了,她发誓定要把罪魁祸首揪出来。
她又把花园修整一番。等到天黑了,当月亮翻过围墙照进来的时候,老婆婆就趴在窗户底下偷偷地看。只见花园里闯进来一个小巨人,三下五下就将花园搞得乱七八糟了。老婆婆实在气不过,抓起把扫帚冲出去:“啊——我要跟你拼命!”小巨人听到喊声,一溜烟就跑得就不见了。老婆婆只好坐在地上大哭起来,哭累了就一个人回去睡觉。
第二天老婆婆起床一点儿精神都没有,她觉得上帝对她太不公平了。她习惯性地推开窗户,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昨晚明明被捣毁的花园却恢复了原样,那些花朵开得更加娇艳了。“这——这是怎么一回事呀?”她拉开门,刚想迈出去,更奇怪的事是门口居然摆着一个竹篮,篮子里放着面包牛奶。“这太不可思议了。”一连几天都发生了同样的事情。老婆婆想一探究竟,晚上又趴在窗户底下等着。月光照得花园亮堂堂的,一个黑影钻进来,把一个竹篮放下就走了,老婆婆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个黑影就是前几天捣毁花园的小巨人!
早上老婆婆吃着小巨人送来的早餐,心里的那点怨恨早都跑到九霄云外了,她昨晚注意到小巨人虽长得高大,却是个未成年的孩子。她决定为他做点什么。这天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小巨人又来了,他把早餐放在屋子的台阶上,刚想离开,发现花园里新安装了一架秋千。小巨人太开心了,他荡呀荡,风儿也跟他嬉戏,星星正冲他眨眼,花儿也向他点头微笑。这时老婆婆走出来,和蔼地对他说,“孩子玩得开心吗?你从哪里来?”小巨人告诉老婆婆,他是巨人国里的一名孤儿,从小就没人疼爱,他总想搞点儿事情让别人注意他,他就相中了她的花园。
刚开始时他还挺得意,后来看到老婆婆哭得很伤心,才意识到自己的过错,因此就想了这个办法来弥补。“对不起,请您原谅我。”小巨人诚恳地说。老婆婆原谅了他。从此以后,老婆婆就陪小巨人天天荡秋千,讲故事,像家人一样快乐地生活。
老人讲真实民间故事 第3篇
从前有一个公主,非常骄傲;每当有人来向她求婚的时候,她就出一个谜儿给他猜,如果他猜不出,他就要受到嘲弄,并且就被撵走。她出了张布告说,谁能猜中谜儿,不论是什么人,她就同他结婚。
来过许多人,都没有猜中,最后有三个裁缝一起来了。那两个大的以为他们做过许多巧妙的勾当,都得到了成功,因此这次他们去猜公主出的谜语一定可以成功。那第三个裁缝是一个无用的冒失鬼。他连自己裁缝手艺都不精通,但是他想,他这次一定要得到成功,不然的话,哪里还再有这种好事呢。另外两个裁缝向他说:“你留在家里吧,你什么都不懂,能够做什么事呢?”但是小裁缝并不灰心,他说一个拿定主意的人,一定有办法。他高兴地走去,好像整个世界都是他的。
三个人都到公主那里去报名,请她出谜儿给他们猜,他们的理解力很强,自以为是适当的人。
公主说:“我头上有两种头发,是什么颜色?”
第一个说:“这很容易猜,一定是黑的和白的,像人们说的黑底白点布一样。”
公主说:“猜错了,请第二个回答吧。”
第二个说:“如果不是黑的和白的,那就是褐色的和红色的,像我父亲穿的礼服一样。”
公主说:“猜错了,请第三个回答吧,我看他的样子一定知道。”
小裁缝大胆地走上前去说:“公主头上有一种银发和一种金发,这就是说的两种颜色。”
公主听了面色变得苍白,吓得几乎倒下去,因为小裁缝猜着了,原来她曾经深信,世界上没有人猜得着。
当她恢复常态的时候说:“你还不能得到我,你必须再做一件事。下面兽栏里有一只熊,你得和它在一起过一夜;如果我明天早晨起来,你还活着,你就可以和我结婚。”
她心里想,这样做她就可以摆脱小裁缝了,因为凡是与那熊一起住过的人,从来没有活着出来的。可是小裁缝并不害怕,非常高兴说:“只要大胆放手去做,事情已经有一半成功了。”
到了晚上,我们讲的那个小裁缝被送到熊那里去。熊马上向那影子扑去,要用它的脚掌来好好地欢迎他。
小裁缝说:“慢慢来,慢慢来,我马上要叫你安静下来。”于是他像毫无顾虑似的,非常缓慢地从袋里拿出几个胡桃来,咬开了,吃着胡桃仁。熊见了,起了馋欲,也想吃胡桃。
小裁缝在袋里一摸,拿出一把来给它,但是那不是胡桃,却是石子。
熊把它放在嘴里,它无论怎样咬,都咬不开。熊想:“唉,我真是一个蠢东西!连胡桃也咬不开。”
它向小裁缝说:“喂,给我把这胡桃咬开。”
小裁缝说:“你看,你多么不中用,有这么大一张嘴,可是连这个小胡桃都咬不开。”
他赶快拿石子换了一个胡桃,放到嘴里,格拉一声,咬成两半。
熊说:“我看到你这样做,我觉得我也能够咬碎。我还要试一下。”
小裁缝又给了它一些石子,熊用尽气力去咬。可是连你也不会相信,它能够把它咬开。这件事过去了,小裁缝从褂子下面拿了一只提琴来奏了一曲。
熊听见了音乐,情不自禁地跳起舞来,它跳了一会,觉得音乐很好,向小裁缝说:“你告诉我拉琴难不难?”“非常容易,你看,我把左手指头按着弦, 右手拉着弓在上面随便拉拉,很是快乐,‘和普撒撒,威发啦勒啦!’”
熊说:“这样拉琴我也愿意学会,高兴的时候我就可以跳舞。你以为怎样?你可以教我吗?”
小裁缝说:“很愿意,只要你灵敏就可以。请你把脚掌伸过来让我看看。脚爪太长了,我必须把它们剪掉一点。”他拿了一把老虎钳来。熊把脚掌放到里面,小裁缝把手柄夹紧了说:“你等着吧,我去拿剪子来。”不管熊怎样尽力咆哮,小裁缝却躺在一个角落里一捆麦杆上面睡着了。
晚上,公主听见熊咆哮得很厉害,以为熊一定把小裁缝杀死了,才高兴得咆哮。早晨,她无忧无虑,很高兴地起身,但是她朝兽栏里一看,只见小裁缝愉快地站在那里,身体很健康。现在她再不能说一句反对结婚的话了,因为她曾经公开地答应了的。
国王就叫人派一辆车来,让她和小裁缝坐着,到教堂里去行结婚礼。他们上车之后,其他两个坏心肠的裁缝妒忌小裁缝的幸福,就到兽栏里扭开夹住熊掌的老虎钳。
熊满肚子气,就向车子追去。公主听到熊喷着鼻子咆哮,害怕起来,叫道:“啊哟,熊在我们后面要来抓你了。”小裁缝赶快把头朝地,把两腿伸到窗外,叫道:“你看见老虎钳吗?如果你不走开,又要被钳住了。”熊一看见,掉头就跑走了。
我们说的那个小裁缝,就安心地坐着马车到教堂去,公主和他挽着手行结婚礼,他和她一起生活,愉快得像云雀。谁要是不相信这个故事,他得付一块钱。
老人讲真实民间故事 第4篇
宋朝皇帝赵匡胤的御膳房里,有一个专门做面条的师傅,名叫王保久。
这年腊月,王保久经皇上恩准回乡省亲。回乡途中,他坐着八抬大轿路过一个小镇,从轿帘里看到当街有一家面馆,门脸儿不算大,只是门口的`那块招牌却十分醒目,上书两个烫金大字:面王。王保久心想:我身为御面师都没有称王,你小小一个荒村野店,居然敢挂这样的招牌?于是他喝令停轿,带着一帮随从大摇大摆地走进面馆,想给他们点儿厉害瞧瞧。
王保久唤过伙计,说:“给我来一碗龙须汤面,再来一碗羊肉烩面,每根面条粗细、厚薄都要均匀,否则,看我不摘了你们面王的牌子!”
不一会儿,伙计就将面条端了上来。王保久拿起筷子在面碗里搅了一下,将筷子朝桌上一扔,对伙计喝道:“把你们大厨给我叫来!”伙计不敢怠慢,忙去后堂把大厨请了出来。
大厨是一位眉清目秀的年轻人,王保久撇着嘴冷笑一声:“就做这样的面,也配称面王?”他大手一挥,朝他的那帮随从一招手:“去把那牌子给我摘下来砸了!”
王保久这话一出口,早有随从应声奔出门去。年轻人一看,急忙劝阻说:“客官请息怒,这块招牌是镇上的乡民送给家父的,已经挂了几十年了,‘面王’二字本是玩笑话,客官还是不要当真的好。”
王保久一听满面怒容:“既然牌子是送给你父亲的,那好,你去把他叫来,我要跟他比试比试。他要赢了,我不但不砸你们牌子,还要敲锣打鼓给你们换一块纯金招牌,可若要比输了,哼,那就别怪我不客气!”年轻人见王保久不像是开玩笑,怕父亲不来,这块招牌真要被砸了,于是急忙点头说:“客官请稍等,我这就去请家父来。”
不一会儿,年轻人就搀着一位满脸皱纹的老丈从门外走进来。
“唉,”老丈叹了口气,“我还能比什么呢?早年终日拉面,两条胳膊早已积劳成疾,自从把面馆交给小儿后,我就再没动过面板啦!”
老丈说到这里,想了想,说:“我这双手虽然不中用了,但是幸好还有一双脚,若是开门做生意,用脚拉面那是对客人的不敬,不过只是比试的话,倒也无妨吧?”
王保久走到后堂灶房,和老丈比试起来。比什么?做“裤带面”。
裤带面的特点是面薄而韧,入口筋道,嚼起来有劲儿。做这种面,讲究的手法是揉、擀、抻、拉,反复加工,直到将一块面团抻拉得薄如锦缎,状如裤带,弹性十足,然后将它切成细条下入沸水,暴煮三滚,浇上调好的汤汁,才算大功告成。
王保久自然不用多说,本来就是行家里手。单说那老丈,只见他不慌不忙地坐上板凳,脱去鞋子,让伙计挽起裤管,洗净双脚,然后就在脚上撒了一层薄薄的面粉,从面盆里夹起一块面团,双脚在面板上一沾,飞快地揉搓起来,时而双足并踩,时而虎步拉抻,一块面团转眼之间就被他的双脚拉成了裤带形状的面条。
这些随从盯着王保久喝彩鼓掌,还骂老丈说:“这个老东西的,居然敢跟我们御面师争高下,也太不要脸了!”
那老丈本来气定神闲专心擀面,可一听“御面师”三个字,脸色不由微微一变,一紧张,一张面皮被抻成了两段。老丈停下脚,让自己稳稳神,想了想,弯下腰将抻坏的面皮往旁边一放,从盆里又揪下一块面团来,重新开始做。
不一会儿工夫,他们两个人的面都做好了,煮出锅一比较,老丈做的虽厚薄均匀,但与王保久的相比,却失之筋道,入口虽滑溜,却少了几分嚼头。老丈满面戚容,摇头叹息:“小老儿今天算是遇到高人了,这块招牌小老儿自己摘了它。”
王保久得意地穿起外衣,系上腰带,亲眼看着老丈的儿子摘下招牌,这才钻进轿子,启程上路。可是走出不远,他忽然惊出一身冷汗:“天哪,真是活见鬼了。”原来此刻,他发现自己原先系在外衣上的腰带,此刻竟挂在轿帘一侧,随着轿子起落在他眼前一晃一晃,而系在他外衣上的,却是老丈先前做坏了的那半条裤带面。
王保久明白了,刚才比试时,一定是老丈听到那帮人喊自己御面师,为了给自己留面子而故意输给自己的。
王保久忙命随从掉头回去,可是当他们冲进面馆时,已是人去楼空,只有空荡荡的墙壁上还留着四句似诗非诗的顺口溜:半碗面条半碗汤,半条裤带惹祸殃;做面本是为糊口,何必非要争面王?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