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测试题(合集8篇)
原创抑郁症测试题 第1篇
1.你是否感到食欲不振?或情不自禁地暴饮暴食?
2.你是否患有失眠症?或整天感到体力不支,昏昏欲睡?
3.你是否丧失了对性的兴趣?
4.你是否经常担心自己的健康?
5.你是否认为生存没有价值,或生不如死?
6.你是否一直感到伤心或悲哀?
7.你是否感到前景渺茫?
8.你是否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或自以为是一个失败者?
9.你是否觉得力不从心或自叹比不上别人?
10.你是否对任何事都自责?
11.你是否在做决定时犹豫不决?
12.这段时间你是否一直处于愤怒和不满状态?
13.你对事业、家庭、爱好或朋友是否丧失了兴趣?
14.你是否感到一蹶不振,做事情毫无动力?
15.你是否以为自己已衰老或失去魅力?
抑郁症测试题 第2篇
一、单项选择题
1、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C)
A、需要 B、动机 C、兴趣 D、理想
2、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B)
A、气质B、性格 C、兴趣 D、能力
3、奥斯本提出了(D)
A、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布卢姆)B、认知学习分类理论(加涅)
C、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奥苏贝尔)D、头脑风暴法
4、加涅的分类理论将认知学习分为(A)
A、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B、知识信息、智力技能、动作技能
C、言语信息、动作技能、认知策略D、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5、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D)、
A、荣格B、华生C、斯金纳 D、班杜拉
6、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A)
A、荣格B、谢尔顿C、威特金D、霍兰德
7、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B)
A、艾森克B、卡特尔C、哈撒韦D、霍兰德
8、以下能够测定12种人格特质的问卷是(B)
A,艾森克人格问卷B、Y-G人格测试 C、主题统觉测验D,卡特尔人格因素问卷
9、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
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D)
10、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龄?(B)
A、l个月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个性倾向性范畴的是(A、C,D)
A、需要 B、气质 C、动机 D、能力 E、兴趣
2、以下属于个性心理特征范畴的是(B,C,D)
A、需要 B、气质 C、性格 D、能力 E、兴趣
3、信念是(A,B,C,D,E)
A、被意识到个性倾向性 B、洞察事物的出发点 C、判断事物是非曲直的准则 D、具有自觉性和独立性 E、有认识、情感、意志构成的融合体
4、一般能力是指(A,B,C,D,E)
A,观察力B、记忆力C、思维力D、想象力 E、注意力
5、气质类型包括(A,B,C,D)
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E、神经质
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类的需要有(A,B,C,D,E)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归属和爱的需要D、尊重需要E、自我实现需要
7、行为主义人格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B,C,D)
A、荣格B、华生C、斯金钠D、班杜拉E、埃里克森
8、以下属于投射测验的是(B,C,E)
A、艾森克人格问卷B、罗夏墨迹测验C、主题统觉测验D、16人格因素问卷E、儿童统觉测验
9、信度包括(A,B,C)
A、再测信度 B、等值信度 C、分半信度 D、内容信度 E、效标关联信度
10、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活泼型的特点是(A,C,E)
A、强 B、弱 C、平衡 D、不平衡E、灵活
11、以下关于能力的描述是正确的是(A,C,E)
A、属于个性心理特征 B、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C、发展比知识发展要慢得多 D、随年龄增长不断积累 E、随年龄增长是一个发展、停滞和衰退的过程
抑郁症测试题 第3篇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A、普通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理论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A、社会心理学B、应用心理学C、发展心理学D、比较心理学
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A、比较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实验心理学E、发展心理学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A、社会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应用心理学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9、(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A、笛卡尔B、洛克C、冯特D、缪勒
10、(B)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1789 B、1879 C、1798 D、1897
11、(A)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A、冯特 B、洛克 C、笛卡儿 D、缪勒
1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C)创立的、A、笛卡尔 B、华生 C、弗洛伊德 D、罗杰斯
13、_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_是指(A)A、精神分析 B、行为主义C、认知 D、人本主义
14、行为主义创立的标志是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B)出版了《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一书,由此他被称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A、罗杰斯 B、华生 C、弗洛伊德 D、马斯洛
二、多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C)
A、心理过程 B、认知过程 C、个性心理 D、情感过程 E、意志过程
2、心理过程包括(C,E,G)
A、感知过程 B、知觉过程 C、认识过程 D、注意过程 E、情感过程 F、行为过程 G、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B,C,E)
A、认知 B、能力 C、气质 D、情感 E、性格
4、心理学可分为(A,D)
A、理论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普通心理学D、应用心理学 E、社会心理学
5、下列属于理论心理学的是(A,B,D,E)
A、普通心理学B、社会心理学C、教育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E、实验心理学
6、下列属于应用心理学的是(B,C,D,E)
A、社会心理学B、教育心理学C、咨询心理学D、管理心理学E、消费心理学
7、以下哪些是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B,C,D,F)
A、心理学学科性质B、心理学方法论C、身心问题D、学习心理机制E、心理的生理基础F、心理的起源
8、科学的三大特征是(A,B,D)
A、客观性B、可验证性C、准确性D、系统逻辑性E、描述性
9、(A,B,C)决定了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属性、
A、心理学的研究对象B、心理学的历史渊源C、心理学的研究方法D、人的社会性
10、(A,C)的基本原理是心理学研究的根本指导思想、
A、辩证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 C、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E、机械唯物主义
11、在心理学研究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A,B,C,D)、
A、客观性原理 B、系统性原理 C、发展性原理 D、教育性原理E、协同性原理
12、观察法可以分为(A,B,C,E)、
A、参与观察法与非参与观察法 B、现场观察与情景观察 C、长期观察与短期观察 D、情景观察与控制观察 E、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
13、观察法要有效,就要特别注意(B,C,D,E)
A、每次尽可能长 B,有明确观察目的C、随时记录 D、可利用现代手段E、每次时间不宜过长
14、实验法就是要在保持其他因素恒定的前提下研究(A,B)的关系和变化的'规律、
A、自变量 B、因变量 C、人脑 D、客观世界
15、实验法可分为(A,D)
A、实验室实验法 B、情景实验法 C、参与实验法 D、自然实验法
16、在实验室实验研究中,主要要控制哪些方面(A,B,C,D)
A、实验情境 B、控制被试 C、控制实验刺激 D、控制被试的反应
17、调查法可分为(B,C,D,E)、
A、一般调查法和特殊调查法 B、一般调查法和专题调查法 C、事实特征调查和征询意见调查 D、结构式调查和非结构式调查 E、访谈法、邮寄问卷法和电话调查法等
18、调查法的缺点是(B,C,D)
A、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第一手的资料 B、被调查者可能有意不作出真实回答
C、封闭式的问题损失数据有效性 D、问题措词不易确定
19、一般研究法主要包括(A,B,D)
A、实验和研究设计 B、对数据的统计处理 C、抽样法 D、逻辑思维法
20、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分为(A,C)
A、孕育阶段 B、转折阶段 C、确立阶段 D、发展阶段
21、冯特对心理学的历史功绩主要有(A,B,D)
A、心理学的确立 B、实验心理学的创立 C、出版〈〈生理心理学原理〉〉 D、建立心理学专业队伍
22、弗洛伊德把人的意识分为(A,B,C)
A、意识 B、前意识 C、潜意识 D、后意识
23、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包括(A,B,C)
A、潜意识理论 B、梦的解释 C、泛性论 D、本能学说 E、人格理论
抑郁症测试题 第4篇
单选题:
世纪60年代初期,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认为教师只是一个“方便学习的人”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是()
A 马斯洛 B 罗杰斯 C 布鲁纳 D 班杜拉
2.从榜样中所观察到的行为,产生动作再现是观察学习的()
A 注意过程B 保持过程 C 复制(再造)过程 D 动机过程
3.学习形成两个或多个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即形成一系列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是()
A连锁学习 B 信号学习 C 辨别学习 D 概念学习
4.由海德提出,并由韦纳进行系统探讨的动机理论是()
A 归因理论B 强化理论 C 自我实现理论 D 成就动机理论
5.在学习迁移的经典理论中,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的理论是()
A 共同要素说 B 形式训练说 C 概括化理论 D 关系转换说
6.心理物理法的创始人是()
A 冯特B 费希纳 C 高尔顿 D 艾宾浩斯
7.使用直线内插法计算阙限的方法是()
A 极限法B 恒定刺激法 C 阶梯法 D 平均差误法
8.以下为准实验设计的是()
A 事后设计B 随机区组设计 C 完全随机化设计 D 轮组设计
9.下列心理学描述中,哪一个是操作性定义()
A 智力是在智力测验中获得的分数
B 攻击是对另一个人的失控的敌意
C 测验法是用标准化量表测量个体的个性特征的方法
D 以上都不是
10.序列反应时任务试图将反应时实验的逻辑应用于()心理过程的研究
A 有意识B 无意识 C 前意识 D 潜意识
参考答案
1-5 B C A A B
6-10 B B D A B
抑郁症测试题 第5篇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不是用来描述个性的词是( )。
A.自私自利B.心胸狭窄C.宽容大度D.相貌出众
2.个性的( )指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
A.独特性B.整体性C.稳定性D.社会性
3.从一个人行为的一个方面可看出他的个性,这是个性( )的表现。
A.独特性B.整体性C.稳定性D.社会性
4.个性倾向性是以人的( )为基础的动机系统,它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动力。
A.理想 B.动机C.需要D.志向
5.对幼儿来说,个性发展的主要内容是( )开始形成的。
A.自我意识B.个性特征C.调控系统D.情绪状态
5.在一定程度上说,( )的成熟标志着儿童个性的成熟。
A.自我意识B.个性特征C.能力倾向D.个性倾向
7.孩子从刚出生开始,就显出个人特点的差异,这主要是( )的差异。
A.言语特征B.记忆过程C.思维特征D.气质类型
8.自我意识萌芽最重要的标志是( )。
A.会叫“妈妈”B.思维出现C.学会评价D.掌握代词“我”
9.自尊心、自信心和羞愧感等是( )的成分。
A.自我评价B.自我体验C.自我控制D.自我觉醒
10.关于需要和动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需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的要求的反映
B.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
C.需要一旦产生,就转化成为推动人活动的动力
D.需要必须有诱因条件才能转化为动机
11.关于学前期儿童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不正确的说法是( )。
A.儿童的性格尚未表现出明显的个别差异
B.儿童性格的发展具有明显受情境制约的特点
C.学龄晚期开始,行为受内心制约,且习惯已经形成
D.学龄晚期阶段,性格的改造更加困难
12.( )迅速发展是幼儿学习的基础。
A.语言能力B.模仿能力C.认识能力D.特殊能力
13.气质、性格与活动的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表现在活动中B.对活动有直接影响C.不直接决定活动的完成
D.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
14.不同气质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针对( )的孩子,应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
15.心理学和生理学的研究证明,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是( )。
A.婴儿期B.学前期C.学龄初期D.学龄中期
16.能够集中反映人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的是( )。
A.个性的调节系统B.个性的倾向性C.个性的心理特征
D.个性的能动性
17.不属于气质的特性是( )。
A.遗传性B.先天性C.易变性D.稳定性
18.“老师说我是好孩子”说明幼儿对自己的评价是( )。
A.独立性的B.个别方面的C.多方面的D.依从性的
19.表现在人对显示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 )。
A.道德感B.理智感C.气质D.性格
20.布鲁姆认为,( )是智力发展的最高点。
A.13岁B.15岁C.17岁D.19岁
21.下面不属于幼儿社会性需要的形式是( )。
A.安全B.交往C.游戏D.尊重
22.个性心理特征不包括( )。
A.需要B.能力C.气质D.性格
23.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因素是( )。
A.气质B.性格C.能力D.兴趣
24.托马斯·切斯将儿童的气质分为三种,即容易抚育型、困难抚育型和( )。
A.情绪不稳定型B.多愁善感型C.掩蔽现象型D.起动迟缓型
25.( )不是幼儿期儿童性格的典型特点。
A.活泼好动B.喜欢交往C.好奇好问D.稳定性较强
二、填空题
1.______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
2.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以及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就是______。
3.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需要分______需要和______需要两种。
4.______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它可能是被意识到的,也可能是未被意识到的。
5.兴趣有三个特点:______、______和______。
6.气质指一个人所特有的、主要是生物性决定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方面。
7.______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的特点包括______和______。
8.根据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及灵活性的不同,在日常生活中,一般将人的气质划分为四种类型,即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
9.个性心理特征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10.兴趣有三个特点:______、______和______。
三、名词解释
1.个性
2.自我意识
3.需要
4.动机
5.兴趣
6.气质
7.性格
8.能力
9.智力分化论
10.智力复合论
11.智力内容变化论
四、简答题
1.个性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简述个性的结构特点。
3.个性形成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4.简述幼儿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对其心理和行为发展的意义。
5.简述动机和需要的关系。
6.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是什么?
7.简答自我意识的基本特征。
8.简述个性倾向性的含义及其特征。
9.简述幼儿动机和需要的发展。
10.简要回答能力的分类。
11.简述幼儿能力的发展。
12.什么是“掩蔽现象”?
五、论述题
1.试述幼儿的气质对其心理活动和行为发展的意义。
2.试述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3.试述教师对幼儿进行个性评价的意义。
4.如何对幼儿进行个性评价?
六、案例分析
儿童在两三岁的时候经常说“我的”,开始不让人家动他的东西。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孩子逐渐会用“我”这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愿望。请你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D.个性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相貌出众则不属于这一类。
2.A.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是独特性的体现。
3.B.一个方面可以看出另一个方面,这说明个性的整体性。
4.C.需要是动机系统的基础。
5.B.对幼儿来说,个性特征是个性发展的主要内容。
6.A.自我意识的成熟是儿童个性的成熟。
7.D.气质类型是先天的,是刚出生时就表现出来的差异。
8.D.掌握代词“我”是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的标志。
9.A.自尊心、自信心和羞愧感等是从自我评价中产生的。
10.C.需要要成为推动活动的动力,还必须有外在的诱因。
11.A.儿童的性格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个别差异。
12.B.模仿能力是幼儿学习的基础。
13.D.能力不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
14.B.这是针对多血质儿童的弱点。
15.A.儿童智力在学龄前就成熟了。
16.C.个性心理特征最能集中反映一个的心理面貌。
17.C.气质相对稳定。
18.D.儿童对自我评价不稳定,容易受外界影响。
19.D.个性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
20.C.布鲁姆认为,智力发展的最高点在17岁。
21.A.安全的需要不属于社会性需要。
22.A.需要是个性倾向性的内容。
23.C.能力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
24.D.托马斯·切斯将儿童的气质分为容易抚育型、困难抚育型和起动迟缓型三种。
25.D.幼儿期儿童性格的典型特点是活泼好动、喜欢交往、好奇好问和模仿性强。
二、填空题
1.个性 2.自我意识 3.生理社会 4.动机 5.指向性 情绪性 动力性6.强度 平衡性 灵活性 指向性7.性格对现实稳定的态度 惯常的行为方式8.胆汁质 多血质 粘液质 抑郁质 9.能力 气质 性格 10.指向性 情绪性 动力性
三、名词解释
1.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人与人之间个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和言行举止中。要了解一个人的个性,主要看他的言行表现,而在言语和行为两者中,行为表现更能反映一个人真实的个性。
2.自我意识: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以及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就是自我意识。
3.需要:指人脑对生理和社会的要求的反映。它在心理上通常被体验为一种不满足感,或者是有获得某种对象和现象的必要感。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需要分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两种。
4.动机:是指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动机可能是意识到的,也可能是未被意识到的。
5.兴趣:是指人积极地接近、认识和探究某种事物并与肯定情绪相联系的心理倾向。兴趣有三个特点:指向性、情绪性和动力性。
6.气质:指一个人所特有的、主要是生物决定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反应的大小)、平衡性(兴奋或抑制的优势)及灵活性(转换的速度)、指向性(有人倾向于外部事物,有人倾向于内心世界)方面。气质的特点包括天赋性、遗传性、稳定性。
7.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的特点包括对现实稳定的态度、惯常的行为方式。
8.能力: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通过人的活动体现出来;反过来,又是成功完成活动的条件。
9.智力分化论:这种理论认为,儿童的智力最初是混沌不分化的,儿童智力因素的数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开始是一般化的智力,后来逐渐发展为一些智力因素群。这种理论认为,将智力分成一般智力(决定一个人智力高低的主要因素)和特殊智力(完成某些特定任务所必需的),比较适合于儿童智力发展的规律。
10.智力复合论:这种理论认为,儿童的智力最初已经是复合的、多维度发展的,其发展趋势是各种智力因素的比重和地位不断变化,复合性因素的比重越来越大。
11.智力内容变化论:这种理论认为,同一智力因素本身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同是智力的一般因素,在婴儿期,其内容是感知动作性质的,以后则是认知性质的。
四、简答题
1.个性的基本特征是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和社会性。
(1)个性的独特性。个性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人的个性千差万别。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无法找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人。
另外,个性的独特性并不排斥在人与人之间的共同性。虽然每个人的个性是不同于他人的,但对于同一个民族、同一性别、同一个年龄段的人来说,个性中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共性。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化背景中的人的心理都有一些比较普遍的特点。
(2)个性的整体性。个性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是由各个密切联系的成分所构成的多层次、多水平的统一体。在这个整体中,各个成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使每个人行为的各个方面都体现出统一的特征。
(3)个性的稳定性。个性具有稳定性的特点。个人的偶然行为不能代表他真正的个性,只有比较稳定的、在行为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才能代表一个人的个性。个性是相对稳定的,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现实生活是非常复杂的,现实生活的多样性和多变性带来了个性的可变性。
(4)个性的社会性。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人的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中,人个性的本质方面是由人的社会关系决定的。个性特征的形成,和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及其所受的教育密切相关。即使比较基本的个性特征的形成,也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个性具有强烈的社会性;是社会生活的产物。影响个性形成的社会因素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个性具有社会性,但个性的形成离不开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给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社会因素使这一可能变成现实。
2.个性是一个复杂的、多侧面、多层次的动力结构系统,主要包括个性的调控系统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1)个性的调控系统,包括个性的调节系统和个性的倾向性。个性的调节系统以自我意识为核心,自我意识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是个性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制约着个性的发展;自我意识的成熟标志儿童个性的成熟。个性倾向性是以人的需要为基础的动机系统,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志向、理想、信念和人生观等。了解幼儿个性倾向性发展的特点,是进行有效教育的前提。
(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一种独特结合。因此,它集中地反映了人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3.一般把3—6岁作为个性形成过程的开始时期,标志有四方面:①心理活动整体性的形成;②心理活动稳定性的增长;③心理活动独特性的发展;④心理活动积极能动性的发展。
4.学前期儿童的一些个性特点对他们后来的发展有很直接的影响,成为个性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学龄前期儿童个性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儿童日后的发展。也可以说,我们每个人身上的特点,都可以在我们小的时候找到根源。这也提醒教育者,要注意幼儿良好个性的培养,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学前期儿童个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我意识、需要、动机、兴趣、气质、性格及能力的发展各方面。
5.需要和动机既有联系又有差别。需要是一种刺激,人的活动动机是在这种刺激下产生的:有了某种需要,人就会想办法满足它,从而产生活动动机;但需要产生之后,并不一定就成为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需要变成动机往往要有一个发展阶段。处于萌芽状态的需要,能使有机体产生不安之感;需要增强到一定程度,会使人产生一定的愿望;而愿望变成动机的过程还需要有一定的诱因条件,才能为满足愿望而采取行动去达到一定的目的。
6.在儿童性格差异日益明显的同时,幼儿性格的年龄特征也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在:
(1)活泼好动。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期儿童性格的最明显特征之一。
(2)喜欢交往。儿童进入幼儿期后,在任何地方,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可以不经他人特别介绍,孩子之间会很快、自然而然地熟悉起来,并一起做游戏。 (3)好奇好问。这主要表现在探索行为和好奇好问两个方面。
(4)模仿性强。模仿性强是幼儿期的典型特点,小班幼儿表现尤为突出。
(5)好冲动。幼儿性格在情绪方面的表现就是情绪不稳定、好冲动。
7.个体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以及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就是自我意识。在自我认识的过程中,个体是把认识的目光对着自己,这时的个体既是认识者,又是被认识者。
自我意识有两个基本特征,即分离感和稳定的同一感。
(1)分离感。分离感即一个人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身体和心理的各方面都是和他人不同的。
(2)稳定的同一感。稳定的同一感即一个人知道自己是长期的`持续存在的,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化,不管自己有了什么新的特点,都能认识到自己是同一个人。
8.个性倾向性是决定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对一个人的心理与行为起着促进和引导的作用。学前期儿童个性倾向性的发展主要反映在需要、动机及兴趣的发展方面。
个性倾向性有两个基本特征,即积极性和选择性。
(1)积极性。个性积极性使人以不同的态度和努力程度去组织自己的行动。例如,当一个人的需要较强烈时,他的行为反应就会相应比较强;而当需要较弱时,行为反应的程度就会相对减弱。
(2)选择性。个性积极性使人有目的、有选择地对客观世界进行反应。例如,不同的需要会导致人选择不同的事物、不同的方向。
9.幼儿需要和幼儿动机的发展。
(1)幼儿需要的发展。幼儿需要的发展遵循着一个规律,即年龄越小,生理需要越占主导地位。幼儿期儿童的社会性需要逐渐增强。同时,需要的发展已经显现出明显的个性特点:①开始出现多层次、多维度的整体结构;②优势需要有所发展。
(2)幼儿活动动机的发展。进入幼儿期以后,随着儿童社会性需要及其目的性的发展,孩子的活动动机有了较大发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从动机互不相干到形成动机之间的主从关系;②从直接、近景动机占优势发展到间接、远景动机占优势;③从外部动机占优势到内部动机占优势。
10.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将能力划分成两大类。
(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指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智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和注意力都是一般能力。一般能力以抽象概括能力为核心。特殊能力指为某项专门活动所必需的能力,又称专门能力。它只在特殊领域内发挥作用,是完成有关活动不可缺少的能力,如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美术能力等。
(2)认识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认识能力就是学习、研究、理解、概括和分析的能力。操作能力就是操纵、制作和运动的能力,如平常所说的动手能力、体育运动能力等。社交能力即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组织管理能力、言语感染能力等。
11.幼儿能力的发展表现在:
(1)幼儿智力的发展。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幼儿期是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很多人认为,儿童从出生到5岁是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在儿童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儿童的智力最初已经是复合的,其发展趋势是各种智力因素的比重和地位不断变化。
(2)幼儿特殊能力的表现。在幼儿期,有些特殊才能已经开始有所表现,如音乐、绘画、体育、数学、语言等。
12.幼儿气质发展中存在“掩蔽现象”。所谓“掩蔽现象”,就是指一个人气质类型没有改变,但是形成了一种新的行为模式,表现出一种不同于原来类型的气质外貌。儿童的气质类型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后天的生活环境与教育可以改变原来的气质类型。
五、论述题
1.幼儿的气质对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幼儿的气质是幼儿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幼儿气质对幼儿能力、性格的发展都有一定影响。气质不能影响幼儿智力发展水平,但可影响智力活动的方式;幼儿的性格表现上带有各自的气质特点;某种气质可以有力地促进某些性格特征的发展。
(2)幼儿气质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从而影响个性发展。幼儿的气质类型对父母亲的教养方式有较大影响。母亲对待不同类型的孩子的行为方式是不同的。如果孩子的适应性强、乐观开朗、注意持久,则母亲的民主性表现突出。而影响母亲教养方式的消极气质因素包括:较高的反应强度(如平时大哭大闹)、高活动水平(如爱动、淘气)、适应性差及注意力不集中等。可见,幼儿自身的气质类型,通过父母亲教养方式而间接影响自身的发展。因此,父母和教师要避免幼儿气质中的消极因素对自己教养方式的影响。
(3)不同气质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接受培养。对胆汁质的孩子:培养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对多血质的孩子:培养热情开朗的习惯能够及稳定的兴趣,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对粘液质的孩子: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防止疑虑和孤独。
2.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1)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①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儿童由1岁前不能把自己作为一个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到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自我意识的最初级形式,即自我感觉阶段。②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孩子会叫妈妈,表明他已经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了,更重要的是孩子在15个月以后已开始知道自己的形象。③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掌握代词“我”是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标志,准确使用“我”来表达愿望时,这标志着儿童的自我意识产生。④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3岁后)。在知道自己是独立个体的基础上,逐渐开始了,对自己的简单评价;进入幼儿期,孩子的自我评价逐渐发展起来,同时,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已开始发展。
(2)幼儿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的发展。自我评价就是一个人在自己认识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评价;自我体验是一个人通过自我的评价和活动产生的一种情感状态。如自尊心、自信心、羞愧感等;自我控制反映的是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调节、控制能力,包括独立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等。
幼儿期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有个基本的规律,即3~4岁幼儿自我评价发展迅速;4~5岁儿童的自我控制发展迅速,而自我体验的发展相对较平稳,趋于渐变状态。
3.幼儿个性评价是教师深入了解幼儿、对幼儿进行个别教育的前提。对幼儿的评价不是那种主观的评价,而是基于对幼儿客观观察的较科学的评价。这种公正、客观的评价是教师正确进行教育的前提。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而我们的教育也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教育,才能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较大发展。做到这一点,就要依靠教师对每个幼儿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教师对幼儿进行的个性评价,不但可以了解幼儿个性的全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而且还可以对幼儿日常发生的各种行为进行诊断,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客观的态度去观察,特别是要以幼儿的眼光去看他们,这对教师真正了解孩子是非常必要的。
总之,作为教师要懂得,幼儿的行为是由他们的年龄特点及个性特点决定的,每个行为的背后都有其原因,了解这些原因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幼儿,并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要学会对幼儿进行个性评价的方法。
4.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个性评价的最好方式就是日常观察记录。最重要的是如何在笼统的或一般性的行为中分辨出孩子们行为上的差异。总的来说,记录并不一定按照固定的规则。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创新。
(1)观察记录的项目。对幼儿观察记录的项目包括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主要环节,主要包括游戏、午睡、进餐、起床等,同时,对偶然事件的记录也是很重要的。
(2)观察记录的内容。观察记录应该尽可能详细些,要记录下当时的环境及幼儿行为的整个过程。在实际观察中,可以将上述项目用简单的叙述方式记录下来。
(3)评价。在完成了所有的观察记录项目以后,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对幼儿的个性特点做出恰当的评价,这也是观察记录的目的所在。评价可以有不同形式,但一般来说有如下几项:个性特点、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建议等。
六、案例分析
(答案要点)儿童会说“我”这是自我意识萌芽的重要指征。1岁前的儿童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不能把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来,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当儿童学会正确使用我这个词时,可以说儿童的自我意识产生了。
抑郁症测试题 第6篇
1、神经症,如: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躯体形式障碍、神经衰弱、抑郁症。
2、癔症,如:人们睡觉醒来之后对现实中的食物有种模糊不认识的感觉。
3、人格障碍,如:偏执性、情感性、分裂样、冲动性、强迫性、表演性、反社会性、依赖性、边缘性、其他类型等。
4、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常见的如:病理性偷窃、病理性纵火、病理性网瘾等)。
5、性心理障碍,如:恋物症、异装症、露阴症、窥阴症、易性症等。
抑郁症测试题 第7篇
(一)心理健康知识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你认为上学读书是为了( A )
A.没有知识不能生存 B.替老师学习 C.替父母学习 D.读书后赚大钱
2、老师布置的作业,应( A )
A.认真完成 B.完成一些 C.不完成 D.边做边玩
3、见了认识的长辈( A )
A.主动热情打招呼 B.不好意思,躲起来
4、家里来了陌生客人( A )
A. .主动问好呼 B.不理睬
5、当受到委屈时,应( A )
A. 说明情况 B.与人争吵 C独自生闷气
6、当别人不小心踩了自己的脚时,应( A )
A.客气地原谅对方 B.要求对方道歉 C责怪对方不小心. D. 骂对方踩他一脚
7、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对人类有益的小动物,我们要( A )
A.保护 B 伤害 C.捉弄 D不管
8、学校做清扫时,应该( A )
A.认真做 B.老师在就认真,不在就马虎 C.边做边玩 D有人在就做,没人在就不做
二、多选题
1、下列属于积极情绪的是( AB ),
A乐观 B..愉快 C .郁闷 D.愤怒
2、属于消极情绪的是( BCD )。
A开朗 B焦虑 C .恐惧 D.闷闷不乐
3、我们要经常保持心情愉快,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心情不好时( AD )。
A.要冷静地寻找原因,争取尽快地解脱出来 B.不与他人交流 C.自己生闷气
抑郁症测试题 第8篇
判断说明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
1、有人认为:学了心理学未必能当一个好教师,不学心理学也照样可以当好老师。
答:这种说法不正确。心理学的学习不是做一个好教师的唯一条件,但却是必要的条件。在教育实践领域,心理学的知识显然十分重要。对人的教育和培养,不论是内容的确定、任务的分配、顺序的安排、方法的选择,还是效果的巩固和检验等,都要以学习者的心理活动规律和心理特点作为重要依据,违背学习者心理活动规律和特点的做法,势必导致教育和学习的失败。
2、人与动物心理的区别是看其能否形成条件反射。
答:错。人和动物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以形成条件反射。因此,能否形成条件反射不是区别人与动物心理差异的标准。
3、心理是脑的机能,只要有健全的脑,人就能产生心理活动。
答:错。我们说心理是脑的机能,并不意味着脑本身能单独自发地产生心理活动。人脑只是反映外界事物的物质器官,它提供了人的心理产生的可能性,而要把这种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必须依靠外界客观现实。没有客观现实的作用,即使有健全的大脑,也不可能产生心理。
4、第二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条件反射。
答:错。动物只有第一信号系统,没有第二信号系统,只有人类才能形成第二信号系统。
5、在生理机制正常的情况下,只要有刺激的存在,人们就能产生感觉。
答:错误。并不是所有的刺激物对感官的刺激都能引起感觉,刺激物的刺激至少要达到一定的量或强度,才能引起人们的感觉。
6、由于记忆表象具有直观性和概括性的特点,因此也使记忆成为由感知过渡到思维的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
答:正确。
7、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容量有限,长时记忆容量无限。
答:错。瞬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容量很大,而短时记忆容量有限,只有7+2个组块。
8、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无限的。
答:错。短时记忆容量是有限的,只有7+2个组块。
9.信息从瞬时记忆进入短时记忆的关键是复述。
答:错。只有当被登记了的`信息受到特别注意,才能从瞬时记忆进入短时记忆,否则就会很快消失。
10、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的关键是注意。
答:错。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的关键是复述,而不是注意。
11、机械识记,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死记硬背,教学中不能让学生使用这种识记方法。
答:错。当学习材料没有内在联系,或要达到记忆的熟练程度,必要时还是可以使用机械识记的。比如学生在记历史年代、地理名称、数字、公式时,也经常使用这种识记方式。
12、记忆材料的中间部分容易遗忘,是因为它受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双重干扰。
答:正确。
13、超额学习越多,记忆效果越好。
答:错。研究表明,学习程度为150%时,记忆效果最好。但超过150%,效果并不会随之再有显著的增长。因此,适度的超额学习对记忆的保持是有效的,但又要防止大量的超额学习造成的副作用。
14、定势对问题的解决只有消极作用,没有促进作用。
答:错。定势是人们解决问题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虽然有时会使问题解决的思维变得呆板,具有消极作用,但有时也可以促进问题的解决。
15、想象可以创造出现实中尚未存在或不可能存在的新形象,因此它是超现实的。
答:想象虽然可以创造出现实中尚未存在或不可能存在的新形象,但它是在人脑中储存的表象中改造加工的结果。无论想象如何新颖,其内容依然来源于客观现实。因此,想象不可能是超现实的。
16、无意注意是不受意识控制的。
答:对。
17、无意注意就是没有意义的注意。
答:错。虽然无意注意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注意,但它能使人及时获得外界的信息,保持人对外部环境的警觉。它对人的生存意义重大,并不是没有意义的。
18、由于无意注意缺乏目的性,因此学习中不能依靠无意注意,只能依靠有意注意。
答:错。学习中是不能仅靠无意注意,因为无意注意缺乏计划性和目的性,而且不能持久和稳定。但也不能全凭有意注意,因为有意注意必须付出很大的意志努力,消耗巨大能量,容易使人疲劳,从而分散注意。因此,教学中要善于转换两种注意,使两种注意有节奏地轮换,才能将注意持久地保持在学习上。
19、注意的转移就是指注意的分散,是注意的分心现象。
答:错。注意的转移跟注意的分散不同,前者是在新的需求下,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向另一个对象,使一种活动合理地被另一种活动所代替,这是注意的优良品质;而后者则是无意识地、被动地离开了当前应该注意的对象,这是注意的不良品质。
20、情感是人的主观态度和体验,它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答:错误。虽然情感是人的主观态度和体验,但它仍然来源于客观现实,是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人的需要的反映。
21、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答:对。
22、只有知之深,才有爱之切。
答:对。
23、焦虑情绪对学习只有干扰和阻碍作用。
答:错。高度的焦虑会干扰、阻碍学习活动,但焦虑不足也会使人不够兴奋、缺乏注意,从而影响学习。因此,一定程度的焦虑对学习的正常进行是必要的。
24、焦虑水平低,学习效果好;焦虑水平高,学习效果差。
答:焦虑对学习的影响是比较复杂的,因不同的个体、不同的情景而有所区别。一般来说,焦虑程度与学习效率之间是呈“倒U曲线”的关系,即焦虑程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学习效率,而中等程度的焦虑才能导致最高的学习效率。
25、意志在人的意识中具有自觉的、有目的的主观能动作用,所以人的意志是绝对自由的。
答:错误。虽然意志具有自觉的、有目的的主观能动作用,但人的意志同时也具有社会制约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因此,意志既是自由的又是不自由的。
26、天才就是天生之才。
答:错。天才通常是指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各种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和最完善的结合,并能创造性地完成相应的活动。天才并不是指天生之才,任何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特别是个人的实践锻炼和主观努力。
27、学习成绩越好,说明学生能力越强。
答:错。学习成绩好只是代表一个人掌握的知识较多,知识的多少可以说明一个人对自然、社会的了解程度,但不能代表他能力的强弱。因为,知识水平与能力水平是不能等同起来的。
28、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明气质的稳定性是不可以改变的。
答:错。“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明气质的先天性决定了它是人的个性中最为稳定的特性。但是,气质的稳定性并不是不可改变的,在教育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个性特征,都会对气质的改造产生一定的影响。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