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卡 学堂 学堂公众号手机端

端午节的由来(汇总10篇)

原创
伱富生活 10个月前 (11-24) 阅读数 60 #教育

端午节的由来 第1篇

水上赛捉鸭子

每逢端午龙舟赛后,厦门还有一个独创的乡土节目,称为水上抢彩头,即水上捉鸭子。从岸边腾空伸出l根10多米长的圆木柱,上面涂满油,木柱的末端安装一只盛鸭子的小木箱,参加竞技者要登上木梯,走过这圆木柱的末端,用手拉开小木箱的门,让鸭子掉进水里,人也跃人水中,去抓鸭子作为胜利品。这个在厦门存在了600多年的习俗,最早就是渔民们的节日狂欢。

海上赛龙舟很热闹

端午节划龙舟是厦门民间不可缺少的一项民俗活动。郭坤聪说,清代道光年间出版的《厦门志》,对厦门赛龙舟的特色就有记载,端午日“竞渡于海滨(龙船分五色,惟黑龙不出)。富人以银钱、扇帕悬红旗招之,名曰‘插标’,事竟,各渡头敛钱演戏……或十余日乃止。”可见历史上,厦门在端午节期间,民间赛龙舟的时间很长,参与者众多,场面热烈。

最早从厦禾路第一码头一直到江头乌石浦,整个沿海都有划龙舟,后来发展到鹭江道,最后是在集美的龙舟池。一般情况,端午节的龙舟竞赛场地都选择在江、河或湖中,而历史上厦门的龙舟赛场地选择在海上,可谓与众不同,因为海上赛龙舟的难度要远远大于在江、河、湖中。

厦门的特色端午民俗还有水上活动“掠鸭”活动,地点主要在沙坡尾一带。这是一种考验人们体力、毅力和技巧的民间体育竞赛。将鸭子赶入竹笼关起来,在一根长长的杉木上抹油,杉木的尾端挂上鸭笼。参与者赤着脚,像走钢丝一样,从船上走到杉木尾端抓鸭子,如果抓到便取得胜利。由于身体平衡难度极大,成功者少,失败者多。有的抱着鸭笼一起掉到海里,水花飞溅,岸上观众高呼大笑,场面非常热闹。

女儿回娘家

厦门有句俗语“未吃五月粽,破裘不敢放”,这说明端午节是一个预示季节转换的节日。厦门民俗专家郭坤聪说,以前每逢端午节,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都会在大门口挂熏蚊子的艾草、菖蒲,可以做药用,也可以熏虫,把邪气驱除出门外。同时要进行大扫除,把屋里屋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

厦门包粽子不单是纪念屈原,还是古老民间传统的延续。过去端午节女儿回娘家,家中自己做粽子,有肉粽、甜粽等,所以厦门的端午节也叫做女儿节,民间传说和民间风俗习惯相结合。后来街面上的一些商家也包肉粽,粽子慢慢成为厦门200多种名小吃中的一种。

端午节的由来 第2篇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据说这个节日是在古代流传下来的,当时是为了纪念大诗人屈原,屈原因忠国爱民投河自尽了,当地的人们为了不让河里的鱼毁了屈原的容貌,所以大家就动手包起了粽子,再把粽子丢进河里让那些鱼来吃粽子,而不损害屈原的身体。因此人们为了纪念这一天都会包美味的粽子,也有的地方赛龙舟,有的.举行粽子比赛……

端午节这天,按照我们这里的习俗就是杀鸡、包粽子、拜神。这天早上,我们全家人都早早起来开始准备包粽子的材料,等各种准备工作做好,我们就洗好手开始包粽子了。奶奶是包粽子的高手,很多人都请奶奶到他们家帮忙包粽子呢,做完后,自然也会送几个给奶奶。而我呢,可是最喜欢吃粽子的,一见到粽子就忍不住嘴馋起来。于是,我丢下手边的粽叶,吃起美味的粽子。这个瘦肉拌小葱馅的粽子是最好吃的,我大口大口地吃着,不一会儿就解决了好几个粽子了。“嘻嘻……”大家都捂着嘴巴笑了起来,我不知所措地难为情起来了,可自己又很疑惑,他们为什么都要在偷笑我呢?终于有个人肯要告诉我原因了:“看你这个大花猫,吃得满脸都是。”说着把纸巾给我,我一擦,结果纸巾上全是米饭粒,我也不禁笑了起来。

终于把粽子做好了,这个时候已是中午了,我们赶紧拿上鸡和自己包的粽子去拜神。只见奶奶和妈妈双手合上,跪着,嘴里还在叽哩咕噜地说一大堆话,说完以后便烧起了纸钱。

这一天,我过得很开心,由于既有美味粽子吃,还可以听到古老的传说故事——包粽子的来源。

端午节的由来 第3篇

今天是端午节,爸爸给我讲了端午节的来历。

古代有个大官叫屈原。他对老百姓很好,老百姓都很感谢他。有几个坏蛋嫉妒他,在国王面前说了很多屈原的坏话,结果,国王把屈原贬到很远的`地方去了。后来,秦国侵略楚国,屈原没办法保卫祖国,伤心地跳河自杀了。老百姓急着去救他,渔夫们划着船在江里打捞屈原,可是捞来捞去就是捞不到。有位渔夫把给屈原吃的东西扔到江里,希望鱼虾吃饱了,不要咬屈原。其他渔夫也照着样子把饭团扔进江里。后来,每年五月初五,老百姓都自发地到江边纪念屈原。

慢慢地就演变成了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就变成了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的由来 第4篇

端午节日文化赛龙舟在德国落地生根已经有整整20年的时间。1991年后,龙舟比赛改在德国金融中心法兰克福举行并一直延续至今。为了保证公平,比赛所用龙舟皆有主办方提供,每支龙舟可容纳20人,选手允许使用自带划桨。比赛的时候,无论是河上还是岸边气氛都非常热烈。

从20世纪80年代始,端午赛龙舟已经悄悄渗入了部分美国人的运动习惯,成了美国发展最快的流行体育娱乐项目之一。美国的龙舟赛活动,已从西海岸的加州和东海岸的纽约州,向沿海州和内陆州蔓延,龙舟赛从每年6月至10月的各个周末,接连不断地举行。

在英国,全英中华端午龙舟赛影响力逐年扩大,已经成为英国乃至欧洲规模最大的龙舟赛事。

越南的端午节是越历五月初五,又称正阳节。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还有端午驱虫习俗。端午采药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人们认为“端午草药”最为灵验。

端午节的习俗传到日本之后,融合当地文化,被吸收改造成为日本的传统文化。午月端午日,太阳行至中天,秉中天至阳之气,因此被视为男儿的节日。日本在端午这天不划龙舟,但也吃粽子,并在门前挂出菖蒲。

韩国人将‘端午’称为‘上日’,意思是神的日子。韩国申报“端午祭”的文本中,第一句话是“端午节原本是中国的节日,传到韩国已经有1500多年了”,可见其本来源于中国,它原名“江陵祭”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直到1926年,因为其时间是从每年的阴历四月十五持续到五月初七,与中国的端午节相近,才更名“江陵端午祭”。韩国江陵端午祭始于新罗时代的山神祭,原是村农祈祝丰收的庆典,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韩国江陵的端午祭实际上是由舞蹈、萨满祭祀、民间艺术展示等内容构成。韩国农村过端午祭的气氛比较浓,在五月初五,全家人会穿上传统的韩服聚集在一起吃饭聊天。传统的食品有车轮饼,游戏活动有荡秋千等。

新加坡

新加坡是华人国家,华人占总人口的70%以上,来自中国不同的省份,其中福建和广东省占多数。这些早期的移民把家乡庆祝端午节的习俗带到了新加坡。随着新加坡逐渐现代化,这些习俗慢慢地简化。传统的像佩带香囊,悬挂艾叶菖蒲等这些习俗已经很少在新加坡看见,剩下的还有吃粽子和赛龙舟等项目还被保留完好。新加坡的华人过端午节主要有吃粽子和赛龙舟等。新加坡有不同籍贯的华人,包的粽子也是各式各样,有传统的福建肉粽、广东碱水粽、豆沙粽等等。赛龙舟在新加坡也成为一项体育活动。

端午节的由来 第5篇

中国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二千多年的旧风俗,中国人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呢?这里有着不少的传说,最著名的的就是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消息之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风俗绵延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

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将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过端午节,中国各地有许多风俗。每到这一天,每家每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风俗。在中国中部的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钟馗与一个离奇传闻有关,相传中国唐代(618年-907年)的皇帝病中梦见一大鬼捉一小鬼而啖之,自称钟馗,醒之后令画家吴道子描成画像,相貌凶残丑陋,以为打鬼、驱邪、除祟之用。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龙舟:据说中国古代百姓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端午节的由来 第6篇

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不管南方还是北方,我们都会过端午节。端午又称重五节、五月节、午日节、端阳节、诗人节、天中节、女儿节和洛兰节。

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是:吃粽子、赛龙舟、女儿回娘家、比武、击球、荡秋千和吃咸蛋等。

端午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包粽子的时候,可以包不一样的'形状,例如: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等。粽子有咸的,有甜的,有花生的等。

赛龙舟是因为飞船能拯救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另一种是因为怕蛟龙伤害屈原的身体,人们可以驾舟击鼓鸣锣,以驱走蛟龙。每年五月初五,都会有赛龙舟看。

这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我爱端午节!

端午节的由来 第7篇

端午节,妈妈买回来一些粽子。

我拿起一个粽子,发现它是芦苇叶包的,有一股淡淡的清香。粽子翠绿翠绿的,像一个个穿着绿衣服的小精灵。粽子上的丝线,就像一条系在头发上的蝴蝶结。

不一会,粽子蒸好了。拨开嫩绿的粽叶,一股糯米特有的香气扑鼻而来。迷你金字塔形的粽子泛着金子般的光泽。咬一口,甜津津,香喷喷的,可好吃了。

现在,粽子的种类五花八门。有甜津津的'红枣粽子,有咸咸的肉粽子,还有香喷喷的五谷粽子形状也各不相同。有火炬一样的粽子,有小船一样的粽子,还有像小船一样的粽子

妈妈说以前吃粽子是纪念屈原的,可现在大多都是把粽子送给亲朋好友,来表示对他们的关心。

端午节的由来 第8篇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的由来 第9篇

“每逢端午献玉身,一份真情一寸心。可口非因香味美,身有正气誉乾坤。”又是粽香氤氲的日子,不由让人想到了屈原投江时的悲壮与赤诚。每到这一天,奶奶的拿手好戏就会上演,而我也会格外开心。

青粽叶、白糯米、赤小豆、粉花生……一盘盘、一钵钵,站满几案。奶奶笑纹如花,坐于案前,似运筹帷幄的大将,即将调兵遣将。

奶奶随手拿起三片粽叶,叉开角度,折出形状、托于左掌;右手装馅——三匙糯米、一匙赤豆、几粒花生;双手配合,叠粽叶、緾丝线、紧打结——一个小小的“宝塔”已现身在几案上,这是我最爱吃的宝塔香粽了。“奶,你真牛!我也想包粽子。”我羡慕不已地请求着。“好,那你来包吧!”奶奶呵呵笑着。想到前两年学包粽子,把几案弄得一团糟的事,我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青翠滑溜的粽叶,在我手上叉开了角度。在奶奶的指导下,开始把粽叶折成一个三角形的容器,三角是出来了,可是好像不能装太多东西呀,哎!粽子的“盖子”又去哪儿了?等等,我折得是个三角形,现在怎么变成个漏斗了呀?我刚装的一点点糯米从漏斗下掉到盆子里。我满脸无奈地再次向奶奶发出了求救信号。奶奶微笑着,手把手教我把粽叶给包好了。轻扶着我的'左手让我填馅。糯米填一半时,我放入了红豆和花生,“太满了、太满了。”奶奶的话,我充耳不闻。可要再放糯米覆盖红豆和花生时,却发现已放不下了。我去掉了一些花生和红豆,最后一匙糯米终是盖住了“豆宝宝”和“花生宝宝”。我在奶奶的帮助下折叠粽叶,緾丝线、打结。终于——第一个“宝塔”在我手下诞生了。在我一番艰难的努力后,我造出了第二个、第三个“宝塔”,一个比一个好看,一个比一个精致。

过了一会儿青翠的“宝塔”终于出炉了,它们躺在钵子里,“仙雾”缭绕着,真馋人。我迫不及待地取出一个,解线、剥叶,粘稠软糯的粽馅,像玉山一般晶莹着,浓郁的香味扑鼻而来。我把粽子翻转倒入碗中,撒些许白砂糖,咬上一口,米香混着粽叶的清香、赤豆伴着花生的鲜香、甜甜腻腻的味道在嘴里爆开,直冲着我的神经,真是难得的美味呀!

“楚乡遗俗迄今在,屈子冤魂亘古持。多少英灵悲阕颂,离骚恨赋万人痴。”品着“宝塔”香粽,我仿佛又看见了那道伟岸的身躯……

端午节的由来 第10篇

我们家乡的端午节是要全家一起包粽子吃粽子的.。因为以前古代是要考状元的,所以要全家一起吃粽子包粽子,代表了“全家中”。

我们家乡是这样包粽了的:先把两片叶子叠在一起,然后在上面放一层拌好的糯米,再放一层绿豆仁,接着放一层腌过的肥猪肉,最后再各放一层绿豆仁和糯米,把叶子卷起来,绑上绳子。一个大大的粽子就包好了!

我们家乡还会划龙舟。一阵鼓声传来,“龙舟来了!”我兴奋地对妈妈说。人们也欢呼起来,“加油,加油。”这样的场面可真热闹啊!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端午节。有机会你也来看看吧,我们欢迎你哦!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