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卡 学堂 学堂公众号手机端

法制宣传内容(法制宣传心得体会)

原创
伱富生活 9个月前 (12-17) 阅读数 119 #教育

法制宣传内容 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关于法治建设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法治建设总要求,进一步强化部门、行业普法工作责任,推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责任制,形成部门行业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大普法工作格局,教育引导广大居民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法治信仰,为加快推进法治建设,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活动内容

以法律法规所涉及的部门、行业为普法责任主体,在抓好本部门、本行业内部法治宣传教育的同时,负责对管理对象、服务对象、执法对象及社会公众宣传普及据以履行职能的法律法规。

(一)抓好部门行业内部普法。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工作人员日常学法、法治培训、定期法律考试、任职法律考试和依法决策、依法履职等制度,采取法治讲座、执训、法治讲坛、无纸化网学网考、执法能力测试、法律知识竞赛、案例评析、执法案卷评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终述法等方式,加强部门行业内部工作人员法治教育培训。全年安排党委(党组)中心组集体学法不少于2次,开展法治讲座(培训)不少于2次,不断提高部门行业工作人员的执法司法能力和水平。

(二)加强法治宣传载体阵地建设。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运用本部门本行业门户网站、电子显示屏、楼宇电视、橱窗、宣传栏等现有设施开展法治宣传,依托电视、广播、报刊等大众媒体进行公益法治宣传,发挥手机报、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独特优势,推动利用户外联播网大屏、大型LED显示屏、建筑工地围挡、公交车、出租车等社会媒介和窗口单位、车站、公园、社区、商业街区等公共场所,宣传普及相关法律法规。

(三)强化“以案释法”普_能。加强执法司法实践中的普法教育,采取媒体庭审直播、群众旁听庭审、案件宣讲、专项整治、执法检查、纠纷调解、法律咨询服务、警示教育等有效形式,普及宣传有关法律规定、法律程序,把执法司法过程变成向群众宣传普及法律的第一现场,通过公开透明执法促进深入广泛普法。要利用新闻会、公众接待日、公众服务窗口,向群众宣传执法司法活动,进行法治宣传教育。

(四)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集中宣传。各乡(镇)、县直各单位要利用各类法治宣传日、宣传周、宣传月、法律法规颁布实施日以及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法律咨询服务、法治成果展示、法治短信发送、法治文艺演出、法治公益广告展示、媒体专栏专题展播等形式丰富的主题宣传活动,广泛宣传本部门本行业执行的法律法规。县普法办将重点抓好重要时间节点集中宣传活动的检查、督办工作(详见附件),每月对1-2个部门活动情况进行抽查。

(五)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加强法治宣传。各乡(镇)、县直各单位要针对涉及本部门本行业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主题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依法合理表达利益诉求,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通过举办听证会、座谈会、协调会等形式,积极引导广大群众有序参与社会事务管理,提高其学法用法自觉性。

三、活动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乡(镇)、县直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明确和履行各自承担的普法“主体责任”,将“法律知识月月讲”活动纳入议事日程,结合工作职能,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宣传重点内容、形式和目标任务,落实责任人员,给予必要保障。并将实施方案、工作总结和开展法治宣传活动情况、图片视频资料及时报送县普法办。

法制宣传内容 第2篇

1、公民法制教育的普及率高与法制理念树立情况不容乐观之间的矛盾

在法律知识与法律理念普及的问题上,法律知识的获得并不难,难的是法律理念的树立和法律素质的养成。我们曾经认为普法就对法律条文的传授,所以在历次的普法活动中都只是注重公民学到多少部法律,记住了多少法律条文,而忽视法律理念的植入。我国这种“至上而下”的法律宣传方式是基于我国公民法律知识缺乏和法律意识荒芜的现实,这种大规模的普法“造势”也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对法律感觉相对陌生的普通中国人的观念,让他们初步地领悟到了法在自己生活中的重要性。然而,这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法律条文再背得滚瓜烂熟,而缺乏必要的认识和理解,对公民法律意识的树立和法律素质的提高也还是于事无补。

2、人民群众对法律知识的渴求与法律宣传内容、途径、手段过于单一之间的矛盾

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整个社会的利益关系趋于复杂,各种矛盾也将趋于多发和复杂,人民群众对于法律知识的渴求也将越加强烈。尽管我们的法律宣传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存在偏差,集中体现在:有些法律宣传并不贴近人民群众,没有把人民群众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对于与公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还不够;普法教育依然把教育老百姓如何履行法律义务放在首位,较为忽视权利方面的教育;法律宣传的形式仍然过于单一,依旧以传统的“摆(摆摊法律咨询)、讲(讲法制课)、赛(法律知识竞赛)、考(法律知识考试)”为主,而忽视了公众对普法形式需求的多样化。

3、全民法制观念、意识的不断增强与针对领导干部、国家工作人员普法还有差距之间的矛盾。

经过二十年的努力,全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制意识得到了明显增强,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但与此相对应,针对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人员的普法仍然有较大差距,少数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人员法律素质依然不高,在严格、公正、规范、文明执法方面做得不够,执法违法、执法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对社会法律秩序的严重破坏,使得一般公民对法律的信任下降,破坏了和谐社会的建立。固然这不尽是普法工作没做好的原因,但其中不少案件确实反映出少数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人员法治观念淡漠,社会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存在漏洞,社会法治化管理程度不高,依法决策和管理的意识不强。

二、如何解决上述矛盾,使法制宣传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我们认真的思考和努力的实践:

1、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树立现代法制观念、崇尚法治这一中心,在社会上真正树立起宪法和其他法律的权威

这里面的“渔”和“鱼”分别指的是法律制度、知识和法律观念、意识。好的法律制度和法律知识不能替代法律意识,普及法律应该涉及更深的层次,既要解决普及法律知识的问题,更应当解决法律素质、法治精神的问题,只有这样才是让人民群众自觉自动地学法守法的根本保证。为完成建设法治国家这一过程,必须树立法制观念这个核心。首先要倡导政府依法行政。政治活动应该倡导法治反对人治,坚持依法制约权力,保障权利,根治权力腐败问题。同时需要人们用自己的行动推动政府行为受法制约。现代法治以权利为本位,也就是尊重公民作为法律关系主体的资格和地位,强调法治的力量和作用就在于充分调动和发挥作为社会主体及法律关系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崇尚法治就是要着眼于从人的内在需要出发来规范、调整和引导人的自觉的社会行动和行为,自觉地维护法律的尊严。宪法作为我们国家的根本大法,重要性毋庸质疑。因此,我们要继续通过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重点学习宪法和基本法律,坚持把宪法的学习宣传作为普法工作的长期任务,着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意识,树立宪法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基本观念,提高依照宪法和法律维护合法权益、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各项事务的能力,实现由提高全民法律知识向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再向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转变,用法治来推进政治文明建设。

2、树立科学发展观,着力于公民法律素质的提高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原则,其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也应贯彻和体现这一原则,要把提高公民法律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普法教育工作目标之一。在法制宣传教育的内容上,应把满足公民的法律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加大与公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结合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反映出来的具有普遍性的法律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切实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以往在普法内容的选取上,往往偏重于新颁布什么法律法规就一味地宣传什么;或是急功近利的氛围相当浓厚,出现什么社会问题就向百姓“强行灌输”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这绝不是我们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的目的之所在。

普法不仅仅是“静态”的法律条文和法律知识的普及,更重要的是通过传递各种法制信息,使社会政治、经济和人们生活达到“动态”的法治普及。要承认和重视法制宣传教育对象人群的个体特征,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教育形式,施以不同的教育内容。因为普法对象层次不一、需求不同、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普法除了普及一些适用于公众的普遍的法律知识、法治思想和法治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根据不同对象的层次、不同的文化和宗教背景、不同的受教育程度群体等特点,在现代法律理念引导下,施以不同的法制教育内容。

与此同时,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更应率先垂范。曾在一本书中看到这么一段话,觉得很有道理:“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办事、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秉公执法的行为就是最好的法制宣传教育,并且胜过上百次的说教。”对普通的百姓要让他们知道法律所赋予他们的权利,而不是单纯地强调法律义务,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提升法律的权威和感召力,使人们能切身感受到法律在政治、经济及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群众变被动地接受法律教育为主动地学习法律,使学法成为人们生活的内在需求。从历次普法的实际效果看,宣教内容在过度强化实用性的同时缺乏其应有的针对性。理念的偏差必然导致普法内容的片面性甚至公民法律素养的畸形和社会法治环境的变异。普法教育要以适应于公众掌握、满足公众需要作为检验标准。

3、树立创新思想,创新普法宣传形式

形式创新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创新的实现手段,是实现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现实目标的保障。在以往的普法活动中,我们传统的“摆、讲、赛、考”等方式在一定的时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社会思想观念的变化,公众对普法形式的需求多样化,普法不应该是单向灌输,而应根据受众的需要和心理特点开展普法,善于开发新颖的形式和利用现代科技手段。

法制宣传内容 第3篇

今年以来,XX县司法局积极开展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突出学习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注重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理念,树立法治意识。

一、弘扬宪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一是开展宪法宣传主题活动。今年从3月至12月在全县开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宪法专项行动,县普法办向各镇、各单位印发集中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明确工作责任,创新宣传举措,确保了活动取得实效。4月16日县普法办组织县检察院、法院、公安局等30多个重点执法部门在县城区集中开展了法治宣传活动。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以宪法宣传为重点,广泛开展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道路交通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咨询活动。

二是开展“宪法宣传进社区”系列活动。7月23日,XX县司法局组织律师、普法志愿者深入XX镇XX社区开展了“宪法宣传进社区”系列活动。活动中,首先进行了一期“宪法进社区”学习讲座。XX社区干部、党员、群众代表50多人参加了讲座,认真学习新修订的《_宪法》。接下来,县司法局在活动现场开展了向XX社区赠书活动。为社区赠送《_宪法2018新版》、《兴业县“七五”普法读本》、《法律进社区宣传册》、《法律扶贫知识》等法律知识读本2000多册。赠书仪式结束后,举行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服务活动。县司法局通过悬挂宣传横幅、摆放宪法展牌、宪法宣传车广播、设立法律咨询服务台向群众广泛宣传宪法等法律法规知识,现场为群众提供各类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以宪法修改前后内容对照表的形式,为广大群众进行解读,引导群众学习宪法知识,增强宪法意识,成为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三是以提升全县领导干部法律素质为目标,举办宪法主题宣讲活动。8月24日,邀请广西鸿州律师事务所副主任XX律师为全县领导干部作了题为《学习宪法、尊崇宪法——2018宪法修正案解读》宪法学习宣传专题报告会。盘律师从什么是宪法,宪法的基本内容,宪法的法律效力以及新中国宪法的历史讲起,对2018年宪法修正背景、意义、程序进行了深入剖析,对2018年宪法修正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全县各镇、各县直单位、各人民团体主要负责同志200余人听取了报告。

截止目前,全县共开展《_宪法修正案》专题学习讲座5次,开展《宪法》宣传活动30场,发放宪法宣传资料25000份,为群众提供宣传讲解1600人次,迅速掀起宪法学习宣传的热潮,营造出浓厚的学宪法氛围。

二、积极开展 “开学第一课·法治进校园”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县司法局于2018年9月3日--9月10日,组织法治副校长到全县部分中小学校开展了“开学第一课·法治进校园”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次宣讲活动中,我局组织法治副校长共到XX县实验小学、XX镇中心小学、XX镇中心小学、XX镇初中、XX镇中心小学、XX镇一中、XX三中等学校开展了“开学第一课·法治进校园”活动。活动与我县平安建设工作相结合,重点宣传了交通安全、禁毒、校园欺凌等有关法律法规,并融合开展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及反_宣传工作。在法制课上,法治副校长们用风趣幽默的语言,通俗易懂地讲解了有关法律知识,让同学们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哪些行为容易触犯法律。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实例,生动的讲授,激励同学们争做学法、懂法、守法好公民。讲解过程中,还组织了有奖知识问答,通过结合专题中的内容提出问题,让同学们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此次开展的“开学第一课·法治进校园”活动受到了相关学校师生的热烈欢迎,共有9000多人受到了宣传教育,同时发放法律宣传知识资料10000多份。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的“开学第一课”给同学们的新学期注入了法治源动力,有效培养了同学们的法治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为同学们健康成长奠定了良好的法治基础。

三、充分运用新媒体开展法治宣传活动

XX县司法局

法制宣传内容 第4篇

一、加强领导,确保工作落实

局综治、平安创建领导小组高度重视综治宣传月活动,一是对活动进行了认真研究部署,及时制定下发《2014年区文体(旅游)系统综治宣传月活动方案》,明确具体宣传目标和要求。二是把综治宣传月活动同“平安”、“平安文化市场”、“平安旅游”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加大落实综治领导责任,切实增强宣传的实效性、针对性。

二、突出重点,形式多样

主要开展以下工作:一是组织学习宣传党的十精神、学习省、市、区关于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的部署要求。二是宣传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事迹;宣传见义勇为积极分子先进事迹;三是宣传各级在矛盾纠纷大排查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的典型事例;四是举办法律法规教育培训。三月份,组织法制教育培训活动3次,受训人员136人,并组织法律法规考试,合格率达95%。五是紧紧围绕综合治理工作,大力整治文化市场。三月份,我局出动车辆9车次,人员22人次,对文化市场进行执法检查,结合查处的问题,对文化企业负责人进行法制教育。工作中,我局还采取开座谈会、张贴标语、办板报、总结经验等形式,使这次综治宣传月活动内容丰富、成效明显。

1、3月3日—5日,组织文体(旅游)系统干部群众学习区综治委关于开展综治宣传月活动的相关文件精神并组织相关业务培训。

2、3月6日—8日到共建社区研究社区开展综治宣传月活动工作,为社区居民宣讲相关法律法规内容。

3、3月11日—20日,以召集文化企业负责人或安排综治宣传小组进企业等形式宣传《文物法》、《体育法》、《文化娱乐场所管理条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通过建立文体(旅游)系统QQ群,把相关法律、法规资料传递到每个文化企业单位。

4、3月21日—28日,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对23家网吧和8家音像制品零售店以及南禅寺书城进行执法检查和现场指导文化企业开展平安创建工作,并分发相关法律资料等宣传品。

5、3月29日,组织综治宣传月活动总结。

法制宣传内容 第5篇

紧紧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紧密联系“中心”实际,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非凡是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提高服务水平,保障和促进我市行政服务中心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二、内容要求

1、明确学习内容。领导干部和全体工作人员要认真宣传学习宪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要系统学习《行政处罚法》、《行政监察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国家赔偿法》,《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进一步提高对“中心”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作用的熟悉,增强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努力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实现领导方式和治理方式的转变,做好行政服务中心的各项工作。

2、建立学习制度。学法内容要列入“中心”组学习计划,全年不少于两次。要坚持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每年每人学法时间不少于6个工作日。领导班子研究重大政策、重大事项或作出重大决定涉及有关法律、法规时,必须做到事先学习有关法律。通过经常性的法律、法规学习和研讨,增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做到正人先正已,带头执行法律法规。

3、组织法律讲座。行政服务中心是政务公开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中心”和“窗口”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法律法规。因此,更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法制教育,要熟记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中心”要集中组织培训,开展“五五”普法知识与行政许可法知识讲座,进一步提高依法履行职权和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水平。

4、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宣传媒介,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等媒介,采取多样化的宣传形式,加大对“中心”办事程序和环节的公示宣传,使群众了解“中心’的办理事项和办理程序,维护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通过加大公示告知宣传,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

三、方法步骤

法制宣传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第五个五年规划从年开始,至年结束。为积极高效地开展好此项工作,具体按以下步骤实施:

1、按照实施方案安排,制定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的实施规划,报市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2、对机关和窗口工作人员,采取法制讲座、座谈会、培训班等方式,进行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教育,系统地学习和理解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建立健全理论中心组学法制度,法律培训制度。

3、积极参与市委市政府组织的考试考核。同时对全体工作人员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查。总结经验,树立先进典型,推动普法工作深入开展。

四、组织领导

(一)成立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成立市行政服务中心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组织协调“中心”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二)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1、“中心”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纳入“中心”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中心”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中心”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负起日常领导责任,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狠抓落实。

法制宣传内容 第6篇

2022年,是()召开之年,2022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法治思想,深入贯彻关于政法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大和*中全会精神及中央全面依法治国、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工作会议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树立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进一步加大全民普法力度,提升依法治理水平,推动全社会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良好氛围,为建设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学习宣传法治思想,突出抓好重点普法内容

1.深入学习宣传法治思想。把学习宣传贯彻法治思想作为普法的首要任务,局机关要把法治思想纳入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局机关以简报、LED显示屏等方式,大力宣传法治思想。

2.深入学习宣传民法典。组织系列宣传活动,大力弘扬平等自愿、诚实信用、权利义务相一致、公序良俗等法治精神。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发放《民法典》、集中学习等形式广泛宣传民法典,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局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宣传民法典,提高运用民法典维护人民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和水平。

3.深入学习宣传宪法。持续在全局范围内广泛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宣传教育,运用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周(月)活动,进一步推动“宪法七进”,认真落实宪法宣誓制度,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组织开展好“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月)宣传活动,坚持整体联动,营造学习宣传宪法的浓厚氛围。

4.深入学习宣传党内法规。以《党章》《准则》《条例》和党风廉政建设为重点,通过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考试,推动党内法规学习宣传常态化、制度化。

二、围绕服务全局工作大局,全力抓好普法重点任务

5.围绕全局工作大局抓普法。紧跟县委县zf中心工作,围绕维护稳定,加强对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治宣传教育。为打造美好城市创造良好法治氛围。

6.开展好主题法治宣传。按照“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要求,结合、等重要节点日,深入开展国家安全法、禁毒法等基本法律的主题宣传活动,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法治宣传,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自觉遵守法律、自觉依法办事、依法维权意识,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7.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提升改造法治文化阵地,不断充实,更新宣传内容,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全面推动机关单位法治文化建设创新发展,让法治元素随处可见,在全局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

8.深入开展“法律七进”活动。按照“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要求,执法、普法单位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因地制宜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三、完善制度机制

9.进一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执法单位修订完善普法责任制清单,明确普法职责,确定普法重点,建立日常普法工作台账并及时上报本单位执法、普法动态。加强考核检查,夯实普法责任,推动全局执法普法积极履行普法责任制,不断完善齐抓共管的大普法工作格局。

法制宣传内容 第7篇

关键词:宣传思想工作;系统分析;宏观分析框架;系统平衡

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中国_执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宣传思想工作水平的提高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拟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宣传思想工作进行解析,基于政治社会学的视角研究宣传思想工作的内在运行规律,分离出其内在要素,提出宣传思想工作所包含的一般研究命题,以期为提升宣传思想工作水平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路径。

一、宣传思想工作系统分析框架的提出

系统理论源自生物学,20世纪50年代引入社会科学。美国政治学者戴维・伊斯顿则首次将系统分析方法引介政治学领域。①此后,系统分析方法在美国政治学界得以广泛应用,并逐渐形成了政治学的系统分析学派。[1]该方法主要致力于建构宏观分析框架,对微观要素的分析也总要置于宏观分析的框架之下,否则就难得要领。正如伊斯顿所言:“我将致力于在最具包容性的层次上阐述理论,这种理论也可以称之为一般理论。”[2]系统分析把分析对象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即从整体内部的部分与整体、部分与部分、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的角度,对研究对象进行综合考察,强调系统本身的运行平衡,注重输入与输出的平衡关系。系统分析作为一种现代社会学分析方法,虽然起源于西方理论界,但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即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而非彼此孤立的;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而非静止不动的;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的,而非单一模式。基于上述思路,我们可以将宣传思想工作视为一个有机系统,通过对系统分析理论和方法的引借,为宣传思想工作研究寻求一个具有普遍解释力的分析框架,并提出基本命题和研究范畴。

宣传思想工作的成效取决于系统是否平衡。当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宣传思想工作就能够发挥其应有功效;当系统处于失衡状态时,宣传思想工作的功效就难以发挥。这样,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科学化水平研究就可以转换命题,即如何保持宣传思想工作的系统平衡。系统平衡包括两部分,一是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平衡;二是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平衡。这样我们就可以建构一个初步分析框架,见图一。

图一 宣传思想工作系统框架示意图

显然上述框架只是研究的起点,还不能应用于现实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它的完善还需要两方面的工作:第一,系统内部要素及外部环境要素的构成、现实形态及特征;第二,系统如何达致平衡,系统内部要素之间及系统与外部要素之间存在何种动态关联。前者可称为宣传思想工作系统的静态分析,后者可称为动态分析。

二、宣传思想工作系统的静态分析

静态分析是对宣传思想工作系统进行要素分解,以为之后的研究提供基础观察点。从上述分析框架(见图一)可以看出,宣传思想工作系统可分为环境要素和系统要素,静态分析的内容就是对系统要素和环境要素进行分解。环境要素是通过系统要素而起作用的,或者说只有对系统要素构成影响的外部要素才构成宣传思想工作的环境要素。因此在逻辑上应当先解析出系统要素,其次才能推导出环境因素。

(一)宣传思想工作的系统要素构成

宣传思想工作实际上就是政府将主流价值观向社会传播,让社会主体认可接受主流价值观,最终达到巩固政治统治的能动过程。如果我们把这个过程进一步抽象化,那么它实质上属于沟通的一种特殊形态,只不过沟通的主体变成了具有抽象化人格的政府和不特定的社会主体。那么我们就可以按照沟通的一般性规律来认识宣传思想工作。根据沟通的一般过程,我们可以把沟通分解为以下几个必备要素:沟通主体和沟通对象;沟通客体和沟通载体;编码和解码。显然,缺少任何一项要素都无法完成沟通。按照沟通的逻辑顺序,可以用下图表示一个完整的沟通过程(图二)。在这个过程中,主体将所要传递的客体(信息内容)进行编码,通过一定的载体进行传递到达沟通对象,沟通对象将客体(信息内容)进行解码,还原信息内容。

图二 沟通过程示意图

按照上述沟通过程,宣传思想工作可分解为六个系统要素:

1.宣传思想工作主体与对象。与一般的沟通过程不同,宣传思想工作主体相对特定化,即政府充当了宣传思想工作的主体。在我国,政府应作更广义的理解,包括广义政府和执政党,其中作为执政党的中国_是宣传思想工作的主体,政府在这方面的功能相对弱化。宣传思想工作的对象为不特定的个体,但需要面对特定的群体。宣传思想工作的成效取决于特定群体对信息内容的客观解码能力和主观接受意愿。就一般情况来言,对象的解码能力和主观接受意愿又受到多种要素的影响,其中文化程度是比较重要的一个要素。我们可以根据对象群体文化程度的不同对其他要素进行调整,以使整个系统维持平衡,确保宣传思想工作取得成效。当然,文化程度并非唯一重要影响要素,我们还可以根据性别、职业、地域、信仰等要素划分对象群体,每个群体都会形成不同的特征。不过本文的旨趣不在于讨论每一个特定群体的不同之处,而在于提出一个重要命题,即不同群体在信息接受上存在不同的特征,也都相应地对其他要素提出不同的匹配要求。

法制宣传内容 第8篇

宪法日活动总结1    12月4日是全国法制宣传日,为深入学习宣传宪法,我校开展了一系列宪法宣传活动,由于组织得力,措施得当,圆满完成了活动方案中的各项计划,取得一定的宣传效果。现将宣传活动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宣传活动的组织领导

   校领导高度重视“”全国法制宣传活动,结合我校实际,及时制定了《土贤庄小学“”法制宣传日活动实施方案》,对“”活动做出全面安排部署,全体教师高度重视“”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认真安排,精心组织,通过宣传在学校中努力形成科学执教、民主执教、依法治教治校的良好环境;引导广大师生掌握基本法律,提高法律素质,营造一个学法律、懂法律、用法律的良好局面。

   二、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活动

   (一)学校利用升旗仪式拉开了整个普法活动的序幕,12月3日开展“国旗下讲话——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国”,对全校师生进行法制教育宣传。

   (二)校大队部利用校园广播站定期播放法制宣传文章,进行《预防未成年人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在全校营造法制教育的强大氛围。

   (三)班主任利用班队组织开展法律的宣传活动。各班均出版了一期普法宣传的板报(板报最好的班级为六年级),整个学校洋溢着浓厚的法制宣传氛围,通过一系列的宣传使全校师生达成一致的共识:法制宣传工作是一件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的大事,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也是衡量和决定教育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

   (四)我校利用周会时间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新《义务教育法》;并于12月10日组织全体教职工进行2小时的闭卷法律知识考试。通过学习,进一步在教职工中牢固树立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观念。

   (五)各班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利用班会时间让学生学习新《义务教育法》,并把所学法律知识回家与家长一起分享,让家长一起进步。

   (六)在组织学生学完新《义务教育法》后,我们又于12月17日开展了“大手拉小手,把法送回家”家长、学生联体法律知识竞赛。让学生与家长共答一份试卷。

   (七)组织各班学生制作法制手抄报,并展开评比活动,学生们用自己稚嫩的小手,在一张张手抄报上书写着自己的对法律的认识,在活动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法制教育,提高了学生知法、守法,并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意识。

   在全校领导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法制宣传活动圆满结束,整个活动组织得力,形式新颖、多样,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通过宣传教育,加强了广大师生对法律的认同,引导师生明辨是非、崇礼守法,使法律内化为师生的基本行为准则。总之,我校在今年的“法制宣传日”活动中,经过努力,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然也不足之处,我们希望通过努力,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共同构建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宪法日活动总结2

   按照司法部门的要求,我校结合实际,制定了开展“”宪法宣传日活动实施方案,按方案要求,及时开展了系列宣传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系列宣传活动。

   为开展好“”宪法宣传系列活动,我校决定提前启动系列活动,11月初,制定实施方案,安排布置系列宣传活动。召集会议,明确参加系列宣传活动的人员、所要宣传的法律法规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行宣传。

   二、围绕规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宣传活动。

   (一)利用大课间向中学生宣传宪法日内容。

   (二)利用主题班会向中学生宣传宪法日内容。

   (三)利用中学生向家长宣传宪法日内容。

   (四)中学生利用双休日向社会宣传宪法日内容。

   (五)司法部门以“”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为契机,联合学校在912余学生中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以《_未成年人保护法》为主要内容,给师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课。向参加活动的每位学生发放了1份《未成年人保护法》单行条文。

   (六)今年的系列活动,发放宣传材料1000份,法律法规单行本400册,法律知识读本200册,法律法规汇编30本,解答法律咨询230人次,,出动宣传人员100多人次。所宣传的法律法规有:《宪法》、《刑法》、《安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禁毒法》。

   总之,我校围绕“宪法日”工程,结合实际,将系列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圆满完成了“宪法日”普法工作任务。

宪法日活动总结3

   今年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为了认真落实文件精神,同时充分利用今年“124”法制宣传日宣传教育活动,掀起新的全民学法高潮,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推进法治学校建设的进程。特制定本校《“12。4”法制宣传日宣传活动方案》,进一步推动普法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指导思想:

   为促进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法治氛围。

   二、活动主题:

   20_年“124”法制宣传日宣传活动的主题为:“_”

   三、活动内容:

   1、在学校组织发放法制宣传材料的同时,各班组织学生阅读并记录法制宣传标语。

   具体内容可以参照以下几条:

   ⑴认真贯彻精神,大力加强法制宣传

   ⑵弘扬法治精神服务科学发展

   ⑶增强宪法观念推进依法治国

   ⑷弘扬法治精神推进法治学校建设

   ⑸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不断提高依法执政能力

   ⑹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

   ⑺提高全民法律素质自觉学法守法用法

   ⑻学法律讲权利讲责任讲义务

   ⑼弘扬法治文化传播法治文明

   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开展“_五”普法教育

   ⑾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统领掀起“_五”普法新高潮

   2、各班出一期以法制教育为主题的黑板报,并组织学生参观学校展示的法制、禁毒等图片展览。

   3、各班组织开展一次小型法制知识讲座,在学生中广泛开展“法在身边”教育活动。

   4、利用教职工政治学习的时间,组织全体教职工深入学习《“_五”普法教师读本》、《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劳动合同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提高依法治校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

   5、12月1日—12月15日,继续悬挂“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服务教育科学发展”等法制宣传横幅标语,营造法制宣传的氛围。

   6、建立学生、老师、家长“三位一体”的青少年警示教育基地,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

法制宣传内容 第9篇

一、指导思想

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县委十五届十次全会精神,加快法治乡镇建设进程,围绕“三农”热点难点问题,坚持贴近农村农民生产、生活的原则,以农民群众为主体,以法治教育为载体,以提高农民法律素质为目的,深入开展送法进村、送法入户活动,进一步增强农民群众的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意识,为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二、工作任务

1.重点领域普法。围绕农村土地、林地、动迁、用工等群众关注度高的问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解读,边境村屯还要加强边境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

2.精准内容普法。农村的法治宣传教育必须在内容上有选择、有取舍,抓住关联性、突出针对性。把事关农民群众权利义务、事关基层社会稳定和农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的法律法规作为重点内容深入宣传,主要突出七个方面:

一是宪法类基础知识:重点宣讲《宪法》,使农民明确宪法和法律不仅是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同时也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武器。

二是民商事方面有关法律知识:主要宣讲《婚姻法》、《继承法》、《合同法》、《劳动法》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

三是农业生产有关法律知识:主要宣传《森林法》、《种子法》、《动物防疫法》及禽流感防治知识等,重点宣传禽流感防治知识。

三、形式内容

为了提升法治宣传取得成效,使广大农村群众真正在生产生活中树立起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法治意识。可以通过扶贫爱心超市+普法驿站、法治(媒体)讲堂等载体开展农村农民普法宣传。

1.扶贫爱心超市+普法驿站普法。配合脱贫攻坚任务,在扶贫扶志基础上,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在入户走访过程中,了解群众掌握法律法规情况,提高群众学法积极性。

2.法治(媒体)讲堂普法。充分利用新媒体、客户端、朋友圈、微信群等媒体,做好农村农民普法工作。结合本单位普法计划,组织设计相关宣传内容,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

四、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把农村农民普法做为推进精准扶贫、完成扶贫攻坚任务的有力保障。

2.抓准重点,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活动内容和形式,充分利用好主要阵地,打造一个亮点普法宣传工程。农村农民普法工作不搞一刀切,不设模板框架,要突出重点,打造亮点。

法制宣传内容 第10篇

1、推进依法治市,努力建设法治城市

2、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美好人生,法治同行

4、学习宪法,宣传宪法,遵守宪法

5、学习宣传宪法,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6、明德崇法,笃行致知!

7、以法律的智慧,谱写绚丽的人生

8、增强全民宪法观念和宪法意识,保证宪法的正确贯彻实施

9、增强宪法观念,推进依法治国

10、维护宪法权威,增强权利义务观念

法制宣传内容 第11篇

【关键词】法律宣传教育;依法治国;小康社会

普法宣传教育是“依法治国”、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意。农村的普法宣传教育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涵的要求,我们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即繁荣富裕、民主法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就更加需要发挥法律规制、调解纠纷的作用。

自1986年以来,全国已经实施了四个五年普法规划。我国农村的法制建设有了明显的变化,农民的法律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在农村法制建设中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建设过程中也发现了问题,笔者仅就农村普法宣传教育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以飨读者。

一、在当前进行农村普法宣传教育的意义

中国的问题归根到底就是“三农”问题。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是重要的前提条件。在农村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中之重。“五五”普法把农民作为普法的重点对象之一,充分表明了普法教育对于建设新农村具有深远意义。

(一)是提高农民法律知识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不懂法律就难以参与经济活动,农民不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就会影响和滞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因此,加强农村普法教育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二)是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的重要保障

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健康有序发展,就必须推进基层法制政府建设,提高政府部门依法行政、依法监管市场的能力,促进农民和农村经济实体依法经营、诚实守信,从而保障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三)是实现“五五”普法目标的重要举措

“五五”普法规划提出了“‘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的目标。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众多的国家,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重要的是要提高广大村民的法律素质。实践表明,农民的法律素质提高了,法制化建设进程就会加快,“五五”普法规划的目标就会圆满实现。

农村是社会稳定的基础,通过普法宣传教育,农民法律意识增强了,基层稳定了,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民群众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其物质文化生活才能得到满足,根本利益也才能得到体现和维护。

二、当前农村普法宣传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普法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我国虽历经“一五”、“二五”、“三五”、“四五”四个阶段的全民法制宣传教育,取得了累累硕果。但是由于我国历史原因、地理原因、民族原因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普法教育尤其是在农村的普法宣传教育这一块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思想上认识不足

一些乡(镇)级普法工作领导小组有名无实,忽略了此项工作,如有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检查时,就突击安排敷衍了事,甚至有时出现“推一步走一步”的状况,有的村干部把普法宣传教育当成是“听话”教育,要求农民学法主要是要农民听话,普法宣传教育工作没有正常开展。

(二)经费上保障不力

大部分农村普法宣传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有的地方普法宣传教育经费没有能列入财政预算内,有的虽然能列入财政预算,但仅仅只是一小部分或者是“空头支票”,经常性的普法宣传教育工作难以开展。

(三)时间上集中困难

自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生产、生活的自由化程度高,自主安排自己的耕种。另外村民居住比较分散,他们的规律是早出晚归,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部分人员外流,加之普法宣传教育力量不足,集中学法难组织这种情况一直困扰着农村普法宣传教育的正常开展。

(四)形式上手段单一

一些农村的普法宣传教育还习惯于借助行政化的手段来进行,依然是讲讲课、出板报、搞专栏、开动喇叭、张贴标语,进行普法宣传形式传统单一。另外,由于普法宣传教育人员和宣传员深入农村少,编写的教材不能满足农村普法教育的实际需要,观念陈旧,形式单调的教育方法,给人感觉是走过场,影响了农村普法宣传教育的深入。

针对存在的种种问题,原因分析如下:

1.宣传教育认识上的偏差:有的认为,经过近20年的普法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已经掌握了不少法律知识,一些常用的法律法规知识都已学过,已经达到了普法的目的。因此,大规模、全民性的普法任务已经完成,普法工作该结束了。还有少数基层单位认为,普法是软任务,搞好搞坏无足轻重,对此项工作持轻视态度,产生组织领导上的“疲软性”。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使普法工作摆不上位子,挂不上号,上级抓一抓就动一动,完全处于应付状态,在组织领导上不够得力。

2.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绝大多数单位在制定计划时,没有针对本地实际需要,针对不同层次和不同对象,根据不同时期和阶段的特点来确定学习内容,制定的“规划”、“计划”上下一个样,学习的内容也是各地一个样,缺乏针对性。

3.部分干部工作方式难以服众:近年来,有极少数干部,特别是农村干部在工作中,存在着以言代法,以权压法,以罚代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因此造成一些农民认为:“法律条文讲起来容易,但执行起来就走了样,法讲的是一回事,执行又是另一套,学法无用”。由于这种学法脱节、执法不公的现象,挫伤了农民学法的积极性。

三、当前农村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的思考

农村普法教育工作,由于其范围广、人员多,文化层次差异大、组织程度低,始终是普法教育的薄弱环节。尤其是进入新的社会转型期,无论是在组织形式上、实施方法上、学法需求上等诸多方面,与前四个五年普法相比,都已发生了较大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主要是:1.由于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生活方式的转变,农民集体活动的时间和机会明显减少,使得过去采用的利用农闲时机进行集中普法教育的方法也难以实施。2.由于行业分工的细化,农民对经济活动方面的法律法规关心程度明显高于过去,尤其是对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所从事的行业相关的专业法律知识的欲望日益强烈。这就使农村普法工作出现了多样化、专业化的要求。3.由于经济发展,农民需要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的法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了提高,使农村普法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笔者结合农村普法宣传教育的新特点,对“五五”普法教育中的农村普法宣传教育有一个初步的思考,现将思考认识表述如下:

(一)健全组织机构,强化具体领导的责任

首先,从思想上要重新认识在我国普法教育任务重。普法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们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搞突击、搞运动。要把普法宣传教育当作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政治任务来对待。我们实施法治国家仅仅半个世纪左右,广大农村还残存着封建意识和封建做法,改变一个人的观念和思想不是靠打压封杀,要靠教育慢慢的影响从而改变其思想。我们的普法宣传教育就是要做到通过以案说法、以理服人等方式启蒙农民兄弟的法律意识之门,唤醒其了解法律、学习法律、掌握法律的自主性和自觉性。

其次,我们还要在组织上给予保障。我们要明确机构,确定专人负责,真正做到“保障有力,责任明确”。法律宣传教育工作人员要有一定的专业素质,要经过一定的考核,不能随便找人说教宣传,最起

码从事普法宣传教育的工作人员自己要“知法、懂法,守法”。同时相关的政府机构应该在财政预算中增加专属的普法宣传教育经费,经费要做到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再次,对于普法宣传教育不能搞标准化检查、突击检查。我们不能拿一个量化的、精细化的普法宣传标准来进行考核。我国地域辽阔,风俗迥异,区间差别很大,我们不能拿一个地方的做法去要求其他地方的做法,我们要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路线,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要农民的法律意识提升了,法律的文明程度改善了,任何方法、方式都可以尝试。同时,我们也不能搞突击、临时检查。这种随意性检查有可能既起不到检查的目的同时也伤害了当地群众的情感或利益。

最后,我们要真正做到“赏罚分明,奖惩得力”。我们既不赞成搞突击检查和标准化检查,但是我们也不能漠视或姑息普法宣传的涣散、无力。如果具备了相应的条件,我们要对相关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我们应该从组织建设到措施保障、从长远规划到具体计划、从实现目的到阶段目标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考察,发掘、表彰一批措施得力、成效显着的机构或人员,惩戒一批敷衍了事、推诿扯皮的人员,真正做到让有能力的人肯干,肯干的人愿意干。

(二)探索宣传方法,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方法

我们很多地方的普法宣传工作人员目前还停留在“说”的阶段。一进入农村就是用大喇叭说法,或者在宣传墙上用图画文字的形式说法。一般情况下来的时候兴师动众,效果却差强人意。其实借鉴国内外一些成功的做法,我们不仅仅要会“说”,同时我们还要会“学逗唱”;我们不仅仅要会编排“法制黑板报”,还要会利用网络、电视等影像设备进行宣传。我们可以通过比赛、歌会、晚会等形式,通过地方剧种、歌舞、小品、相声等手段进行普法教育。我们的工作人员也不仅仅是主持人或者宣讲者,他同时可以是参与者或者是听众。我们要想尽一切方法,只要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都可以承载普法宣传的内容。其实“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普法宣传教育也同此理。

(三)宣传具体到位,讲授农民实用的法律知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