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卡 学堂 学堂公众号手机端

强迫症自测40题(心理医生)

原创
伱富生活 8个月前 (03-22) 阅读数 103 #情感

强迫症自测40题 第1篇

在我们临床的心理咨询工作中,有些父母会来询问咨询师:我感觉我的孩子得了强迫症,怎么办?其中,其实有些孩子出现强迫症已经很长时间了。

其实,他已经患有强迫症,但父母也并不知道。所以,他就这样在强迫思维和行为的相处中,度过了高中和大学。最终,在成年之后,了解了强迫症,才前来咨询。

有研究表明,成人强迫症患者中有1/3-1/2的人是在童年时期患病的,但其实他们的父母并不知道。

这是因为孩子经常会隐藏他们的强迫思维和行为,会在父母面前试图压抑症状。但强迫症拖得越久,症状就变得越来越普遍。

为了让走入咨询室中的来访者越来越少,我们也需要了解儿童青少年的强迫症,也需要清楚如果“孩子得了强迫症,父母该怎么办”,这也是为什么要分享这部分内容的原因。

其实,大多数孩子都经历了非常正常的以强迫行为和仪式化行为为特征的发展阶段,在他们2-8岁阶段,他们可能会脱衣穿衣很多遍,以某种特定方式触摸物体或摆放床上用品等。

但这其实是他们对控制周围环境和掌控童年恐惧和焦虑需要的回应。这些行为也会促进他们的社会发展,帮助他们远离焦虑,因为周围的一切都是有秩序的。一般的这种行为会随着他们的长大而慢慢消失,所以,父母不用担心

但真正有强迫症的儿童的这些行为则会延续到成年之后,它们常常是会让人痛苦的,有破坏作用的,也会让患者觉得自己不正常,还会带有羞耻感和孤独感。

例如,之前所提到的来访者,他从来不敢自己一个人最后离开家,也因为高中的成绩不太理想,没有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如果有同学发现他这种情况,并就此开他的玩笑,这让他很难受;他也会觉得自己不正常,所以回避社交,因此也导致他的朋友不是很多。所以,我们看到,强迫症让他痛苦,感到羞耻和孤独。

那什么样的强迫症状在儿童中比较常见?

研究发现,集中于污染概念的强迫思想是最常见的。儿童会担心被灰尘和细菌污染,远离污染物,也会频繁地、长时间地清洗自己;检查的强迫行为也很常见,比如,孩子会用几小时一遍一遍地检查作业,又比如检查门窗等。

这里列出了一些儿童强迫症的征兆,供大家参考:

父母在读这个列表的时候,可以把它记入脑子里。但如果你怀疑孩子有强迫症,还是需要向专门治疗强迫症的医生或咨询师咨询,不能仅仅就凭借这个列表进行诊断。

如果医生诊断孩子患有强迫症,还是建议使用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结合治疗,会比较好。

在药物治疗中,父母可以和医生一起评估孩子适用于什么样的药物,帮助孩子定期按时服药,观察孩子服药后的反应,及时调整药物,这都能帮助孩子的神经系统逐渐发生改变。

那么,父母怎样帮助孩子通过认知行为疗法进行自助干预?

迈向康复的第一步就是,父母要意识到,对抗强迫症需要团队协作。在这个团队中,需要包括父母、兄弟姐妹、其他家人、咨询师和医生等,每个人都会发挥相应的作用。

儿童患者在开始自助干预之前,最好能接受一个完整的、全面的精神病学检查,这样,才能清晰他们的现状。

其次,要让孩子进行自助干预,父母自己先要了解强迫症和认知行为疗法。了解了这些知识,才能降低整个家庭对强迫症的焦虑。父母要清楚、直接地将强迫症而不是孩子视为问题所在,这一点非常重要。将强迫症定义为一种与大脑运行相关的疾病,会帮助整个家庭释放愧疚感,也更可能让家庭把精力放在治疗强迫症上。

在父母自己了解了强迫症和认知行为疗法后,就要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向他们解释,这样孩子就更能积极地配合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在自助中,父母可以先给强迫症取个名字,例如担忧先生、整洁夫人……,这会帮助孩子将强迫症和自己分开,也能分散他们对强迫症的注意力。

父母还要努力把暴露练习做得有趣,具有挑战性。

同时,父母还可以给予孩子这些帮助:

第一,和孩子一起制定清晰明确的生活规则。

强迫症的孩子常常会陷入到无意义的、重复的强迫行为中,他们觉得自己不正常,所以其实压力也很大。如果父母能为孩子构建一个有序而稳定的环境,让他们形成更有意义的、稳定的生活行为,就可以帮助他们降低压力,减少焦虑。

因此,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清晰明确的生活规则,帮助孩子形成稳定的秩序感。

同时,父母还要用积极的方式叙述规则,才能让孩子更愿意遵守。

如何用积极的方式叙述规则?请尽量不用“不许”等否定形式开头的词语。

例如,父母可以这样描述给孩子定的一条生活规则——“你今天可以看2个小时电视”,而不是“看电视时间不许超过2小时”。

为了保持稳定的秩序感,强迫症的孩子需要遵守规则来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不能用强迫症作为违反规则和不良行为的借口。

第二,可以尝试使用小标签。

父母可以给所有的孩子建立一个标签表,用一枚标签来奖励积极的好的行为,这些行为可以因为每个孩子年龄、性格和个性的不同可能会不一样。

要注意的是,强迫症的孩子可能需要一些提示,提醒他们自己的行为已经失控,所以,需要提前安排一个信号,当他们行为不当的时候,可以用它来提示。

第三,帮助孩子完成家庭作业。

对于患有强迫症的孩子来说,家庭作业常常会让他们感到沮丧,他们不仅要完成作业,还要做到完美无误,所以,他们有时候宁愿不做作业。

在这方面,父母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将家庭作业的时间固定下来,把作业分成几个小部分,孩子完成一个小部分就休息一下,同时,家庭作业应该在同一个地方完成。这就让家庭作业也能稳定下来。

父母还要记录孩子在家庭作业上花费的时间,如果时间过长,就可能需要跟老师沟通减少作业量。

父母还可以将家庭作业跟自己的奖励联系在一起,当孩子完成家庭作业后,我们可以给他奖励一个标签,比如“坚持”、“毅力”之类的标签;如果孩子没有抱怨就完成了家庭作业,他还能获得另外一枚标签,比如“平和”。

当标签积累到一定数量,可以让孩子兑换他想要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最后,还有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推荐,最好整个家庭都关掉电视,参加到孩子的家庭作业时间中,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被陪伴着的,有父母作榜样在引领自己。在这个时候,父母同样要保持安静,比如可以阅读或写作等。

总结一下,在孩子跟强迫症战斗的同时,要让孩子感觉到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整个家庭都在帮助他,是他强有力的支持后盾。如果确实发现自己很难帮助孩子进行暴露和反应干预,可以求助专家帮助治疗。

其实,强迫症患者也需要家庭成员的支持,才能真正地战胜强迫症。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把人和症状分开,家人尤其需要倾听患者的心声,从心底里支持和鼓励患者开展自助项目。而患者,则需要持之以恒地加以练习,“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相信凭着你的坚持,我们终将更美好。

尽管这世界充满着苦难,但同时也有无数战胜苦难的方法;去做我们所恐惧的事,则恐惧必亡!

衷心祝福每位强迫症患者都能凭借自己和他人的帮助战胜强迫症!

强迫症自测40题 第2篇

1. 我们可以通过专业的强迫症测评量表进行自测,量表如下:

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Y-BOCS)

一、问题1-5是关于强迫思维。请回答下面的问题,把适合的数字写下来。

主诉的强迫思维是什么:

1、您每天花多少时间在强迫思维上?每天强迫思维出现的频率有多高?

2、您的强迫思维对社交、学业成就或工作能力有多大妨碍?(假如目前没有工作,则强迫思维对每天日常活动的妨碍有多大?回答此题时,请想是否有任何事情因为强迫思维而不去做或较少做)

3、您的强迫思维给您带来多大的苦恼或困扰?

4、您有多少努力对抗强迫思维?你是否尝试转移注意力或不去想它呢?(重点不在于是否成功转移,而在于你有多努力对抗或尝试频率有多高)

5、您控制强迫思维的能力有多少?您停止或转移强迫思维的效果如何?(不包括通过强迫行为来停止强迫思维)

二、问题6-10是关于强迫行为。请回答下面的问题,把适合的数字写下来。

主诉的强迫行为是什么:

6、您每天花多少时间在强迫行为上?每天做出强迫行为的频率有多高?

7、您的强迫行为对社交、学业成就或工作能力有多大妨碍?(假如目前没有工作,则强迫行为对每天日常活动的妨碍有多大?)

8、假如被制止从事强迫行为时,您有什么感觉?您会多焦虑?

9、您有多努力去对抗强迫行为?或尝试停止强迫行为的频率?(仅评估你有多努力对抗强迫行为或尝试频率有多高,而不在于评估您停止强迫行为的效果有多好)

10、您控制强迫行为的能力如何?您停止强迫(仪式)行为的效果如何?(假如你很少去对抗,那就回想那些少数对抗的情境,以便回答此题。)

得分明细:强迫思维分数:___ 强迫行为分数:___

评分情况:

0-14分:没有或轻度强迫症

15-23分:轻度到中度强迫症

23-29分:中度到重度强迫症

30-40分:重度到破坏性强迫症

2.我们也可以根据接下来有关强迫症的相关描述,进行自我判定。

强迫症,以强迫性思维或强迫性行为为典型特征,会让人沮丧且浪费时间,影响人的日常工作、生活和人际关系。

其中,强迫性思维,是指持续的冲突、念头、意向或想法,它侵入人的正常思维,导致过多的焦虑和担忧。

例如,一个人总是担心自己会出错,脑中重复问自己“我是不是出错了?”,即使自己做对了,仍然会在脑中重复问自己。

一般有了强迫性思维,就容易出现强迫性行为。

强迫性行为,是指一种心理活动或重复性的行为动作,它本来是为了减少或阻止因强迫性思维而引发的担心和焦虑,但它其实变成了一种极端行为,或者与自己想要抵消或预防的事情毫无实际关联。

它们通常有避免或阻止某种令人恐惧或绝望的事件发生的企图,比如,死亡疾病以及一些幻想的霉运等。这些行为包括反复洗手、反复检查、数数等。

其实强迫症患者自己是非常痛苦的,他们想要控制这些想法,但又发现这些想法不受自己的控制;他们本来进行强迫行为,就是想要缓解自己的情绪,但又发现这些行为并不能给自己带来满足感或愉悦感。

但他们又必须做这些自己都难以解释的行为,才感觉自己的情绪会稍微好过一点。他们很想要摆脱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但又无法摆脱,这种无力感也会常常困扰他们。

当出现强迫性思维或强迫性行为,每天有超过1个小时,并且给自己带来严重的痛苦,甚至损害了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交时,就可以基本被评估为强迫症。

强迫症的基本类型包括:

检查者:这类患者通常会过度地、不理智地担心自己“并不完美”的行为,幻想自己可能导致周围人发生灾难和危险。例如,他们可能会不得不一遍遍地检查门锁等,以保证避免可能发生的灾难。

清洗者:这类患者会对细菌、灰尘、病毒或外界物质可能引发的感染,而产生强迫性思维。他们恐惧自己无法阻止传染媒介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也就会不停地洗手、淋浴或花几个小时清理屋子。

秩序和重复者:这类患者认为他们必须以一种特殊的、绝对的、完美的方式来安排某件事,或者他们需要一遍遍地重复做某个特定的动作。例如,他们的物品要非常完美的平衡或对称,做事一定要做双数遍等。

纯强迫思维者:这类患者通常会有一些不必要的、突如其来的可怕想法或意象,认为自己会给他人带来危害或伤害。这些想法大多很暴力,或跟性有关,例如他们会感觉自己手里拿着一支笔都会伤害他人,因此,他们会不停地询问别人。

收藏者:这类患者会收藏一些非常不重要的东西,并且发现自己很难扔掉别人都认为是垃圾的东西。他们经常担心自己未来可能会需要这些东西,丢掉这些东西所带来的困扰,比保存它们带来的麻烦大多了。

多虑性失调:这些患者对宗教、道德、伦理问题都有强迫性思维,他们对自己有一套行为规范,比其他有共同信仰的人要严格许多。他们会不停地从周围人寻求肯定,来证明他们“道德上的清白”。

很多强迫症患者自己都会觉得这些想法和行为是可笑的,但又没有办法摆脱它们,他们很有动力持续做心理咨询,但又常常不知道该拿自己的强迫想法和行为怎么办,他们也常常会带着深深的“负罪感”——我有强迫症,这一切都是我的错。

然而,事实上,强迫症并不是我们自己的错,它只是你的大脑出现了问题。

强迫症自测40题 第3篇

不同的强迫症患者的自助项目会有一些差别,这里给大家分享三类不同的强迫症患者——纯粹强迫思想、疑病症和收藏型强迫症患者如何自助。

这三类患者比较常见,或许你也能从他们的故事中窥见自己的强迫性思维,从而帮助你更了解自己。

纯粹强迫思想类型。

小林就是一名纯粹强迫思想的患者。

类似于小林这样,突然间就会有闯入大脑的想法,并且这个想法是大脑内部产生的,而不是外部因素造成的,这个想法会带来巨大的恐惧、低落、惊恐,甚至还有大多数人都会有的羞耻感,而他们会因此觉得孤单和羞愧,就倾向于将这样的思想保密起来,不让任何人知道,包括那些最亲近的人,我们就把这种强迫症称为纯粹强迫思想

纯粹强迫思想的患者具有这些特点:

第一,他们会对一些基本正常的思维过程有不正常的反应。

第二,患者根本不可能将出现在脑海中的想法和行为付诸实践。

研究表明,患有此类强迫症的患者,他们非常有责任感,他们会强迫性地避免去做错事情,他们根本不会将脑海中的这些想法付诸实践,他们也就不会真的行动去伤害自己和他人。

第三,强迫行为会使他们更糟糕。

为了控制这些想法带来的焦虑和不适,患者经常会实施轻微的不为外人所知的中和方法,例如,在口中重复默念“我真的不想让这件事发生”等,但结果却反而加重了自我困扰。

第四,这些困扰的想法几乎没有任何意义。

研究也表明,患者思维所描述的困扰性想法,恰恰跟患者本身的个性、欲望和意图相反,例如,小林本意想要与人为善,但他却会出现伤害他人的想法,但其实这些想法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没有付诸实践。但如果探究它们的意义和原因,反而会使情况更加糟糕。

它的发生机制其实是这样的:

一个令人困扰、感到羞耻和尴尬的想法、意向或冲动出现在大脑时,就会让患者自己产生负面的评价,甚至怀疑自己。

当脑海中出现了不好的想法,患者会继续想:这一定意味着我就是个坏人。比如,当小林出现了“一拿起签字笔就会戳瞎同学的眼睛”的想法后,就会产生对自己的负面评价:我不够好,我很坏。随后焦虑和担忧又会继续增加。

紧接着,患者就会采用一些方式进行逃避、压制或中和这些不适。

最常用的方式有隐秘的仪式化,比如患者会轻声地阻止自己,也尝试用一个正确的想法或意象平衡自己的思想,但这其实也是在尝试压制这个想法,患者的焦虑感并没有减少。

所以,其实他们也非常痛苦。那么,如何摆脱纯粹强迫思想的控制?

第一步,先写下来。

请尝试写下自己的强迫思想和情境,并对焦虑值进行评分。并写下你可能用来减轻焦虑的中和策略。表格如下:

第二步:提醒自己:这是我的强迫思想,并不是我的真实想法。

尝试为这些想法付诸实践的可能性进行评分,你就会看到它们到底有没有意义。

表格如下:

0=完全没有可能

4=有很大可能性

8=我非常有可能把这种困扰的想法付诸实践

第三步:接受这些想法的存在,以此来对抗采取逃避、中和策略的冲动。

不加评判地允许这些想法的存在,成为一个客观冷静的观察者,静静地看着它们而非评价。

第四步:对抗你的思想,进行暴露练习,习惯这些思想的存在。

按照之前介绍的暴露方法持续重复的练习,直到你的大脑有机会习惯化。

整个过程总结来说就是:通过重复一个恐惧的想法,它会逐渐失去对你的影响和控制力量。

家人们要注意的是,不要帮助患者确认和肯定这方面的想法,因为它只会强化强迫症。

l 疑病症

“疑病症”,是一种担忧患有重病的强迫症——尽管医疗专家不断地肯定患者的身体健康,但这种偏执想法依然持续存在。

他们往往会想:如果我患有尚未诊断出来的致命疾病,或者我未来患有某种可怕的疾病怎么办?如果医生没有能够查出致命疾病的关键迹象怎么办?

他们常出现的典型的强迫行为有:

重复体检,以查看是否有疾病的迹象;

重复询问医生或亲人,以得到没有患疾病的肯定;

重复进行医疗咨询或检测,以确认没有疾病。

但其实他们自己也感觉非常痛苦。既然痛苦,为什么他们还是要这样做呢?我们可以从认知行为的视角来了解一下疑病症。

疑病症患者的诱发事件可能是良性的或者无害的身体感觉。例如,由于长时间饥饿导致的眩晕、虚弱或心跳加快,久坐或久站造成的胳膊和关节不适,暴饮暴食或消化不良引起的胃痛等。

但疑病症患者常常会把这些无害的身体感觉误以为是身体出了严重的状况,就会产生一系列的错误认知。

这些认知可能是:

身体不适就是疾病的征兆;

身体哪怕有一丝毛病,我都会往最坏处想;

医生说我健康并不意味着我就很健康,我的医生或许会弄错……

这些诱发事件和错误认知,就会诱发担心、恐惧、疑虑和忧虑,而这些情绪又会加剧自己的错误认知。

此时,疑病症患者常常就会采取一些仪式化行为缓解或逃避。这些仪式化行为包括:过度频繁的身体检查、重复寻求健康的肯定,甚至购买和携带便携医疗仪器等。

这些行为本来是为了减轻恐惧、疑虑和焦虑,但却因为总是想要反复确认,焦虑的感觉就会持续,在无意间反而加强了健康评估和长期健康焦虑。

那么,疑病症患者如果不去检查,可以怎么做?

依然还是挑战自己的错误观念,针对健康焦虑的想象开展暴露及反应干预。

首先,挑战自己的错误观念。

疑病症患者要拿出证据,支持或反对一种观点,然后使用自我对话的方式来推翻错误观点。

例如,患者可以问问自己:

对这种评估的真实性你相信多少?

是什么类型的认知错误在起作用?

支持错误观念的证据是什么?

反对错误观念的证据又是什么?

最后,对评估的真实性相信多少?

当这样问下来之后,患者就会发现自己对评估真实性的相信程度在下降。

同时,患者也可以开展针对健康焦虑的想象暴露及反应干预。

患者可以列出引发自己健康焦虑和疑虑的情形的每日清单,包括从中度到极度的焦虑程度。按照之前介绍的方法实施暴露训练,让自己习惯化,也就能够适应焦虑的情境而不采取仪式化行为。

需要记住的是,暴露及反应干预的目标不是完全消除对特别容易引起患者恐惧的情形的焦虑,而是改变患者对这些情形的危险性认识,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耐心和坚持。

最好每天做一种暴露,持续时间从15分钟到1小时,坚持3周,就能看到自己的成长。

收藏型强迫症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邻居?到他家的时候,发现他家每个房间都堆满了各种物品,还可能有垃圾,甚至都无处下脚?如果你的邻居有这样的行为已经很久了,他可能患有收藏型强迫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囤积癖。

此类患者会过度看重他们收藏物品的价值,因而对这些物品产生了过度强烈的情感联系,从而让他们无法丢弃这些东西。尽管这些物品其实是无用的、价值有限的东西。

通常他们会想:万一我以后还能用到它呢?我最好还是别把它丢了,因此,这些东西往往在家里堆积越来越多。

收藏型强迫症患者往往有这5个特征:

第一,犹豫不决。

他们对于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决定,例如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饭,决定起来都是非常困难的。

他们总是害怕自己犯错,因此,收藏东西可能就成为逃避做出错误的、日后会后悔的决定的办法。

第二,分类障碍。

他们很难对事物进行合理分类,对有用的加以有效利用,没用的直接丢掉。

第三,对记忆的强迫性依赖。

他们很典型地表现出对自己记忆的强迫性依赖。他们害怕自己记忆错误会让自己没办法接触到所有的收藏,所以不愿意将东西放在自己视线以外的地方,比如收纳起来。因此,东西都必须放在视野以内,随处可见,越积越多,最后,家也就变得很凌乱。

第四,与物品之间过度的情感联系。

他们将收藏的物品视为自己的一部分,给物体附加了太多的情感,并且发现收藏的东西给他们带来很大程度上的情感舒适。

第五,对物品所有权的掌控。

他们都有一种过分夸张的欲望,要完全能够控制自己所收藏的物品,保护它们远离损害和不负责任的应用。

但如果这样的收藏行为已经严重到干扰了平时健康正常的生活水平时,我们就需要进行自助干预和疗愈。

如何开展针对收藏型强迫症的自助项目?

第一步:先建立一个能实现的小目标。

我们可以让患者不要想着试图把自己所有的收藏都清除出去,而是从较小的、较实际的目标开始,这样他们才不会那么犹豫不决——从而生活的空间也会变得稍微有趣,不那么凌乱拥挤。比如,可以先定一个小目标——清理自己的书房。

第二步:评估小目标中的收藏。

患者可以尝试回答这些问题:

房间里被弄得有多乱?

哪些地方被收藏物堆积起来了?

这个问题引起你和家人多大程度的不适?

你如何描绘房间凌乱问题的严重程度?

你收藏何种类型的物品?

对每种不同类型的物品,你的收藏理由是什么?

对于收藏的物品,你家里是否有什么放置规律?

如何决定什么样的东西放在什么地方?

这个问题怎样影响到你和家人的关系?

第三步:暂停收藏。

在进行自助疗愈时,暂停你所有的收藏物品的行为,除了家庭所必需的最重要的东西,这会使你较快见到成效。

第四步:为你的小目标设置一个具体的放置计划。

可以利用表格制定自己的放置计划。

第五步:决定放置计划从哪里开始行动。

从哪里开始放置的决定通常是最难的选择。从一个还未堆集的区域开始,会给你提供很强烈的满足感。从一个小区域里你拥有很多的一种类型的东西开始,这个工作会进行得很快,也会让你很快获得满足感。

第六步:在行动前建立一些放置、储存、丢弃物品的简单规则并加以坚持。

例如,你可以搬运三个空箱子放在即将开始清理的区域,一个箱子是储存,一个箱子是捐赠,一个箱子是丢弃。先把所有的物品按照你的规则放入三个箱子里,最后,再将储存的物品摆放回书房中,进行合理安排。

在整个过程中,你可以先丢弃能引发你较低焦虑的物品,逐渐适应后,再丢弃引发你更高焦虑的物品,这样就能对整个过程习惯化。

第七步:调整你的清理节奏。

不要让自己精疲力竭,可以调整你的节奏,明确你想要开始工作的小区域,做完以后休息一下,再清理下一个区域。

第八步:当一个区域清理完以后,再决定如何合理利用这个区域。

当你清理完,脑中有了如何利用这个空间的清晰概念时,再按照自己建立的规则进行放置,并坚持使用它。

总之,清理会帮助你最大化利用可用的生活空间。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