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品处理流程(不合格品处理的4步骤)
原创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第1篇
签订买卖合同时买家没注意,对产品质量标准未做约定,导致收到的产品质量不合格,将会侵害买方的合法权益。但是,因为合同中未明确产品质量标准,所以,买家得先确定产品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实践中,如果买卖双方未明确产品的质量标准,协商不下的可按照以下的规则确定产品的质量:
1、产品质量标准不明确,如果国家规定了标准,或是行业内有标准的,那么就可以直接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履行。
对于这点,具体而言可以再找交易的商品的质量标准规定,比如食品交易可以直接找食品质量标准。
2、如果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话,买家可以按照该商品的同类产品,比如奶茶等饮料,确定同类产品的市场通常质量标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特定标准履行。
所以,在未对交易的产品质量做明确的约定的话,其实卖家得按照以上的质量标准交付,而买家发现不符合以上规定的,即属于产品质量不合格,可以主张对方违约的。
发现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主张对方违约责任时,可以按照以下措施维权:
1、直接找违约方请求违约责任,即赔偿产品质量不合格的损失。
2、按照合同约定请求仲裁解决,如果双方在买卖合同中约定了仲裁条款的,那么即可以选择去申请仲裁解决。
3、去法院起诉处理,如果经过协商、仲裁都不能解决的,那么只能选择去法院起诉,并且要准备相应的证据,比如产品质量检验报告等。
签订买卖合同时,没有对产品的质量作出的规定,收到货物时产品质量有问题,可以直接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赔偿产品质量不合格的损失。如果对方不同意,可以请求仲裁机构解决,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第2篇
消费者购买到不合格产品时,可以和商家协商解决,如果商家不同意退赔的,消费者可以到当地的工商管理部门投诉。除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外,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有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综上所述,现在一些不良商家生产不合格产品,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发生这样情况,工商部门可以对商家做出处罚,具体措施有罚款、要求停业整顿,或者吊销营业执照,对不合格的产品也应当集中统一销毁,不得再流入市场。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第3篇
不合格品控制方案设计实例
一、总体规划
(一)目的
为加强对不合格品管理,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特制定本方案。
(二)不合格品控制的范围
不合格品控制的范围包括以下5项。
1.进货检验和试验中发现的不合格品。
2.过程检验和试验中发现的不合格品。
3.装配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
4.最终检验和试验中发现的不合格品。
5.顾客退回的不合格品。
(三)不合格品控制的目标
预先防止客户收到不合格品并避免不必要的进一步加工费用。
(四)不合格品的处理方式
不合格品处理方式及注意事项如下表所示。
不合格品处理方式及注意事项一览表
二、不合格品的控制措施
在检验活动中,一旦发现进货产品、过程产品和最终成品未能满足规定要求或可能会出现不能满足规定要求时,就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控制。
1.生产部门应制定处置不合格品的工作程序,并在管理标准中明确规定在产品形成过程中出现不合格品时,应立即采取标志、鉴别、隔离、处置、评定和措施及防止再发生等各项措施。
(1)标识
对可疑为不合格的产品或批次应立即标识,并将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对以前的生产批次进行检查或重新检查。
(2)隔离
应对不合格品做出适当标记并与合格品隔离,以防止在做出适当处置前继续使用。
(3)评审
应由指定的人员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以确定是否能让步接收(经修理或不经修理),或返修、返工、降级或报废,并按规定立即进行处置。评审人员应有能力判定决策对互换性、进一步加工、性能、可信性、安全性及外观的影响。
(4)处置
应及时对不合格品做出处理。决定接收产品时应提出书面文件并申明理由。
(5)措施
应尽早采取措施,防止误用或安装不合格品。措施包括对按同样设计或同样程序加工的其他不合格产品的评审和对以前各批的同样产品的评审。为了工作进展应尽早采取补救措施,以减少返修、返工或报废的费用。应对修理、返工和改进的产品进行重新检验或重新试验以验证其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另外,有必要追回成品时,不论在成品库房中、输送途中、销售商仓库中还是已经使用,都应追回。追回决定受安全性、产品责任及顾客满意程度这些因素的影响。
(6)防止再发生
应采取措施防止再发生不合格品。
2.出现(数量较多或较严重)不合格品后,应立即进行质量分析,采取纠正措施防止再发生。
3.建立健全不合格品档案,定期进行统计分析,掌握产生不合格品的原因和规律,以便采取预防措施加以控制。
4.对产生不合格品的责任部门及个人按规定进行处罚。
三、不合格品的纠正措施
纠正是为消除已发现的产品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纠正措施是生产部门为消除产品不合格发生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防止不合格品再次发生。
(一)不合格品的纠正程序
纠正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过程,如下所示。
1.确定纠正措施
首先是要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其中特别要关注顾客对不合格品的抱怨,评审的人员应是有经验的专家,他们熟悉产品的主要质量特性和产品的形成过程,并有能力分析不合格的影响程度和产生不合格原因及应采取的对策。
2.通过调查分析确定产生不合格品的原因。
3.研究分析防止不合格品再发生应采取的措施,必要时对拟采取的措施进行验证。
4.通过评审确认采取的纠正措施效果,必要时修改程序及改进体系并在过程中实施这些措施。跟踪并记录纠正措施的结果。
(二)纠正措施的内容
纠正措施的内容应根据不合格品的事实情况,针对其产生的原因来确定。
1.产生不合格品的原因
在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中,产生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人(作业人员)、机(设备和手段)、料(材料)、法(作业方法、测量方法)、环(环境条件)5个方面,针对具体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2.纠正措施的类型
(1)生产人员素质不符合要求(责任心差、技术水平低、体能差)的,应采取培训学习提高技术能力、调换合格生产人员的措施。
(2)生产设备的过程能力低,应修复、改造、更新设备或作业手段。
(3)属于作业方法的问题,应采取改进、更换作业方法的措施等等。但是所采取的纠正措施一般应和不合格品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