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卡 学堂 学堂公众号手机端

努尔哈赤简介(努尔哈赤是东北人吗)

原创
伱富生活 8个月前 (01-22) 阅读数 78 #生活

努尔哈赤简介 第1篇

关于努尔哈赤的死因,史学界一直众说纷纭,而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他是被袁崇焕的炮火所伤,郁愤而死,还是因为身患毒疽,不治身亡。

病死说

病死说出自《清史稿》,据记载,在天命十一年七秋七月“上不豫”,至“八月丙午,上大渐,乘舟回。庚戌,至爱鸡堡,上崩”。

重伤致死

而重伤致死出自朝鲜人李星龄所著的《春坡堂日月录》,据该书记载,朝鲜译官韩瑗随使团来明时,碰巧与袁崇焕相见,袁很喜欢他,宁远之战时曾把他带在身边,于是韩瑗得以亲眼目击这次战役的全过程。宁远战事结束后,袁崇焕曾经派遣使臣带着礼物前往后金营寨向努尔哈赤“致歉”(实为冷言讥讽),说“老将(按:指努尔哈赤)横行天下久矣,今日见败于小子(按:指袁崇焕),岂其数耶!”努尔哈赤“先已重伤”,这时备好礼物和名马回谢,请求约定再战的日期,最后终于“因懑恚而毙”。这条史料明确记载努尔哈赤是在宁远之战中受了“重伤”,并由于宁远兵败,精神上也受到很大的创伤,整日悒悒

福陵是努尔哈赤及其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墓。与沈阳市的昭陵、新宾县永陵合称“关外三陵”、“盛京三陵”。

东陵公园始建于1629年(天聪三年),到1651年基本建成。后经清朝顺治、康熙、乾隆年间的多次修建,形成了规模宏大、设施完备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群。距今已有三百六十余年历史。崇德元年(1636年)大清建国,定陵号为“福陵”,1929年被当时奉天当局辟福陵为东陵公园,1963年被列为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_将其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陵公园地处于沈阳市东郊二十里的天柱山上,整个占地面积为公顷,其中陵寝占地为19公顷,整座陵墓背倚天柱山,前临浑河,自南而北地势渐高,山形迤逦、万松参天、众山腑伏、百水回环、层楼朱壁、金瓦生辉、建筑宏伟、气势威严、幽静肃穆、古色苍然,其优美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邃人文景观早已为历代文人雅士所垂青。福陵建筑格局因山势形成前低后高之势,南北狭长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简介 第2篇

广宁失陷后,明政府深感形势严重,又一次征调全国各地的军队会集山海关,全力固守,并将积极主张抗击后金的大学士孙承宗、兵部主事袁宗焕派往关外主持军务。

孙承宗早在青年时就留意边防,常向材官老兵询问辽东形势,了解各险要阨塞的情况。广宁兵败后,他亲赴山海关考察,否定了兵部尚书王在晋于山海关外再修关城的计划。在朝廷无人愿往山海关前线督师的情况下,孙承宗毅然自请出任辽东经略,得到熹宗的同意,他上任后,重用部将袁崇焕,立即着手整饬边备。

袁崇焕少好谈兵,机敏豪壮,富有谋略,向来以边疆安危为己任。天启二年(1622)正月,他独自一人到山海关一带巡视考察形势。回京后他提出:“给我兵马钱粮,我一人就足以守关。”时值广宁刚刚陷落,满朝文武惊惧不安,不少人收拾珍宝细软准备出逃,袁崇焕不畏强敌、主动请战的豪举,就象给人们服了一颗定心丸。熹宗十分赞赏他的胆略,在他被破格提升为兵部职方司主事不久,又授予他山东按察司佥事山海关佥军的职务。

袁崇焕来到边关果然不负深望,很有作为,但在当时的辽东经略王在晋手下,他的雄才大略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孙承宗上任后,袁崇焕提出要固守山海关必须先守宁远的建议,要求重新修建宁远城。宁远 (今辽宁兴城) 地处辽西走廊中段,它依山傍海,形势险要,是由沈阳通往山海关的咽喉要塞。孙承宗采纳了袁崇焕的建议,加意修筑宁远。按照袁崇焕的设计,宁远城新建的城墙高3. 2丈,底宽3丈,顶宽2. 4丈,宁远遂成为关外的军事重镇,孙承宗又修缮了锦州、松山、杏山、右屯及大小凌河等地的城池,遣兵分守。一条以宁远和锦州为中心的防线迅速建成了,辽西的局势重新稳定下来。

努尔哈赤此时正忙于迁都,探知孙承宗在辽西严阵以待,他一直没有贸然进攻。但不久明朝内部的党争再起,孙承宗尽管满腹韬略、守边有方,却因秉性忠直遭到魏忠贤一伙的忌恨和排挤。继任孙承宗的是魏忠贤的同党高第,他精于投机钻营,对打仗却是一窍不通。他对后金怕得要死,认为关外必不可守,只想躲在山海关内苟全性命。因此,他不顾袁崇焕等人的强烈反对,尽撤锦州等地的防务,将各城兵力强行调入山海关。孙承宗苦心经营的“宁锦防线”就这样被破坏了。只有袁崇焕坚决不撤,他斩钉截铁地说:“我在宁远做官,就要在这里死守,决不撤退!”

努尔哈赤一直在寻找征伐明朝的时机,得知明军要换主帅全线撤防的消息,他喜出望外,决定立即出兵。天命十一年 (明天启六年,1626) 正月十四日,努尔哈赤亲率10余万八旗大军向辽西杀来。

一路上,后金军队长驱直入,不费吹灰之力就占据了锦州、松山等大小城池,只剩下宁远这座孤城还由袁崇焕固守着。努尔哈赤认为,后金大军压境,宁远已是唾手可取,便派人给袁崇焕送去招降信,用高官厚禄引诱他献城投降。袁崇焕毅然拒绝了后金的招降,全力准备迎战,与宁远共存亡。

当时,袁崇焕的兵马还不到3万,要战胜努尔哈赤的13万军队,谈何容易!他将城外的所有明兵调入城内,将武器兵力集中起来。又将城外的百姓动员进城,把房屋粮食全部烧毁,使后金兵在宁远城外一无所获,袁崇焕用佩刀刺破皮肉,写下血书,表示要誓死守住宁远。宁远军民为他的爱国热情所感动,同仇敌忾,决心同后金军队决一死战:将士们分别据守,老百姓也带着自备的武器登城防守,体弱的就帮助供应饮食,捉拿奸细。

努尔哈赤见袁崇焕誓死不降,亲自指挥千军万马齐攻宁远城。后金的战车、骑兵、步兵铺天盖地,向宁远压来。努尔哈赤采用战车同步骑结合的战术几乎是所向披靡,不知攻下过明军多少城堡,但是在宁远城下,他们的战术失效了。袁崇焕指挥城上的大炮待后金兵冲至城下时一齐开炮,随着一声声巨响,后金兵成片倒地,连专门对付明军火器的楯车也被炸得粉碎。强攻失败了,后金兵又躲在加了厚板遮蔽的战车下靠近城墙,想凿洞进城。宁远的城墙本来就修筑得特别厚实坚固,又加上天寒地冻,凿城的进度很慢,但这毕竟是对宁远的一大威胁。袁崇焕又采用了火烧的新法子,来对付凿城的后金兵。他命令将百姓贡献的被褥一卷卷扔下城墙,后金兵不知其中厉害,蜂拥而上,你抢我夺。正在这时,明军投下的火把点燃了裹在被褥中的火药,刹时间烧成一片,不少凿城的后金兵葬身火海。

努尔哈赤指挥后金军队整整攻了三天三夜,部下死伤无数,他自己也负了伤,但宁远城依然固若金汤,巍然屹立。努尔哈赤不得不承认自己无计可施。在凛冽的寒风中,他带着残存的兵力撤回沈阳。

努尔哈赤大概到底没有搞清自己失败的真正原因: 袁崇焕指挥有方,固然是战胜后金的重要因素。而宁远百姓不堪后金的暴虐统治,在袁崇焕的号召下,一呼百应,毁家相从,与宁远守军结成了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更决定后金此次战败的命运。一系列的军事胜利使努尔哈赤头脑发热,难以进行冷静的思考,他本想在宁远重演当年轻下辽沈的一幕,并未进行认真的准备,便大举进兵,终于在众志成城的明朝军民面前败下阵来。

宁远一战的胜利打破了后金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使屡受挫败的明朝军民受到了极大的鼓舞。熹宗皇帝“朕心嘉悦”,特发币金10万两犒赏宁远守城将士。袁崇焕也得到重金赏赐,被提升为右佥都御史,他的功绩受到朝野的一致称颂。

败归沈阳不久,努尔哈赤又率兵征讨蒙古喀尔喀巴林部。他们受宁远之败的影响,背弃与后金的前约,转而与明朝修好。使努尔哈赤感到欣慰的是,这一次后金大军重又取得了胜利。但是这并不能医治宁远战败给努尔哈赤造成的巨大精神创伤,袁崇焕嘲弄的话语始终萦绕在他的耳边: 老将横行天下,今日败在小子之手,岂非天数耶! 这时,努尔哈赤在辽沈地区长期实行的狂暴残杀、压迫异族的政策,开始导致后金社会的不景气,宁远之败又使民心涣散、兵将谈袁色变。蒙古、朝鲜也调整了亲附后金的政策,重新与明朝交好。面对这一切,努尔哈赤的心情一直忧郁不安,严重损伤了他的身体健康。

天命十一年(1626,明天启六年),努尔哈赤因痈疽突发离开了人世,享年68岁。这位杰出的女真统帅、后金的开国元首,一生驰骋疆场,横扫东北,威震大明,使朝鲜、蒙古欣然来归。而兵败宁远,却使他的盖世英名蒙受了羞辱,也使他失去了最后一次大举伐明、取而代之的机会。正是: 壮志未酬身先死,常使后人泪沾襟。

多妻多子的家庭

努尔哈赤一生共有16个妻子,多妻必多子,因而,他又有16个儿子和8个女儿。

努尔哈赤本人的婚姻和儿女的婚嫁,大都出自政治的需要。万历十六年,哈达贝勒扈尔干送女给努尔哈赤为妻,即侧妃哈达纳喇氏; 叶赫贝勒纳林布禄又将胞妹送与努尔哈赤,为高皇后叶赫纳喇氏。他们的目的都是要用姻盟牵制努尔哈赤。为了笼络乌拉贝勒布占泰,努尔哈赤娶了他的侄女阿巴亥,即大妃乌拉纳喇氏。寿康太妃博尔济锦氏和侧妃博尔济锦氏都是蒙古科尔沁贝勒的女儿,努尔哈赤与之联姻显然是为了招抚蒙古。

努尔哈赤的儿子也相继纳蒙古王公的女儿为妻。仅万历四十二年(1614)一年之中,他就有4个儿子与蒙古公主联姻结好: 次子代善和五子莽古尔泰分别迎娶了扎鲁特部钟嫩贝勒的女儿和纳齐贝勒的妹妹,科尔沁部莽左思贝勒和扎鲁特部额尔济格贝勒则将女儿分别嫁给了八子皇太极和十子德格类。后来,第十二子阿济格和第十四子多尔衮又先后娶了科尔沁孔果尔女和桑阿尔寨台吉女为妻。通过这些联姻,后金与蒙古的同盟得到了巩固,后金对科尔沁等部的凝聚力大大加强。

出于同样的目的,努尔哈赤将自己的女儿先后嫁到叶赫、乌拉、哈达及蒙古,作了他政治上的牺牲品。万历十六年(1588),董鄂部主何和里归附建州,努尔哈赤授他为一等大臣,并把自己年仅10岁的长女东果格格送给他为妻。因政治需要而出嫁的公主们,也常常因为形势的变化而承受政治联姻的不幸。为了政治目的,努尔哈赤根本置儿女的感情于不顾,攻破哈达后,他把女儿嫁给了孟格布禄,不久又杀了孟格布禄。此事引起了明朝关注,派人前往建州诘问,努尔哈赤为了缓和矛盾,又把女儿给孟格布禄之子吴尔古代为妻,可是不久他又将吴尔古代囚禁起来。他的二女嫩哲格格本来同常书订了婚。后来他为了争取辉发,孤立叶赫,便解除婚约,把女儿改许给辉发拜音达里贝勒。不料拜音达里权衡利弊之后,背约不娶,嫩哲格格最后只得下嫁常书的儿子。

努尔哈赤的家庭不仅多子,而且也多有才之子。褚英、代善、莽古尔泰、皇太极等,随父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多尔衮日后作了福临的摄政王,也非等闲之辈。在强手如林的情况下,为争夺王位骨肉相残的阴云常常笼罩在这个家庭上空。

褚英,是努尔哈赤的结发妻子佟佳氏所生,为嫡长子,早在万历四十一年(1613)就被努尔哈赤处死。努尔哈赤对此事颇为不安,便召集众子侄对天发誓,今后决不让这类悲剧重演。但是后金统治集团内部,特别是王室内部争夺汗位的斗争并不会因此停止,而是一再重演,愈演愈烈。

代善,是努尔哈赤次子,和褚英为一母所生,赐号古英巴图鲁,也称大贝勒,后来被封为礼亲王。他性情宽柔,深孚众望,军功显赫。努尔哈赤处死褚英之后便让他执掌国政。凡努尔哈赤不在时,臣下就要将军机大事向他报告。代善的权位日重,使他同父汗及皇太极的矛盾日趋激化。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生母为高皇后叶赫纳喇氏。他又称四贝勒,后为清太宗。他既有军事才能,又有政治手段,与代善不同,性情威厉为人畏惮。因此,他成为与代善争夺“储位”的主要对手。天命五年 (1620) 三月,努尔哈赤的庶妃德因泽向他告发大福晋与代善关系暖昧之事,说什么“大福晋曾两次备佳肴送给大贝勒。大福晋一天中两三次派人去大贝勒家,并曾有两三次深夜出宫”等等。努尔哈赤当即派人去调查,证明告发属实。他无比愤慨,想立即处死大福晋。但他并不愿加罪代善,也不愿让家丑外扬,况且大福晋的幼子还需要照管,于是免她一死,以窃藏金帛的罪名将其离弃。德因泽却因告发有功,得以与努尔哈赤同桌共食。据说这次告讦便出自皇太极的谋划。皇太极一箭之雕,既借此事搞得大贝勒代善声名狼藉,又离间了其与努尔哈赤的父子之情,也为自己日后夺取汗位创造了条件。

莽古尔泰,是努尔哈赤的第五子,为继妃富察氏所生,是努尔哈赤所立的四大贝勒之一,时称三贝勒,掌正蓝旗。他也曾多次随父出征,功绩卓著。但因其母得罪努尔哈赤而被赐死,他在争夺汗位的斗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但他并不感寂寞,常依违于各派势力之间,参加权利的争夺。

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同为努尔哈赤的大妃乌拉纳喇氏所生。他们虽然年幼,但各领一旗,使皇太极感到一种潜在的威胁。

天命十一年八月十一日, 努尔哈赤在离沈阳四十里的叆鸡堡病逝, 八旗内部争夺汗位的斗争随之明朗化了。斗争的结果是皇太极承继汗位,而大妃乌拉纳喇氏被迫殉葬,作了夺位之争的牺牲品。

大妃纳喇氏是努尔哈赤晚年的宠妃,努尔哈赤死时,她才37岁。她正当盛年,控制着各领一旗的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自然为觊觎汗位的皇太极所不容。皇太极会同诸王以大王有“遗言”为由,迫令纳喇氏殉死。开始,大妃并不想顺从,诸王以 “先帝之命”相胁迫,她只得从命,遂着礼服,饰以金玉、珠翠、珍宝之物,泣不成声地对诸王说:“吾从12岁起事奉先帝,丰衣美食,已26年。我不忍与他分离,故相从于九泉之下。吾二幼子多尔衮、多铎,还要拜托诸王恩养……”在努尔哈赤死后的第二天,大妃自尽,与之同柩而葬。同时殉葬的还有庶妃阿济根和德因泽。

尔后,皇太极于天命十一年 (1626) 九月初一继立汗位,改元天聪。自此,由努尔哈赤首开篇章的后金历史又揭开了新的一页。

来自: 庶民临风 > 《清皇帝》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古代将帅:清太祖军事家(努尔哈赤)

古代将帅:清太祖军事家(努尔哈赤)三十五年三月,派弟舒尔哈齐、子褚英和代善等率兵赴东海瓦尔喀部护迎新归附部众,与乌拉兵万余激战...

努尔哈赤生平详解

战前,努尔哈赤请诺米纳先攻,诺米纳不从,努尔哈赤表示,“尔若不攻,可将盔甲、器械与我兵攻之。”诺米纳听从了努尔哈赤的建议,但努...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清朝奠基者,后金第一位大汗]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清朝奠基者,后金第一位大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清朝奠基者,后金第一位大汗爱新觉罗·塔克世的儿子爱新觉罗...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清朝奠基者,后金第一位大汗、爱新觉罗·塔克世的儿子

努尔哈赤简介 第3篇

同所有奴隶主贵族一样,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也把众多的妻子视为其尊贵身份的一个象征,他先后娶了3个妻子。努尔哈赤的生母姓喜塔喇氏,名字叫额穆齐,是部落首领王杲的女儿。喜塔喇氏生了努尔哈赤、舒尔哈齐和雅尔哈齐3个儿子及1个女儿,穆尔哈齐为塔克世的另一个妻子李佳氏所生。努尔哈赤的继母纳喇氏也只生1个儿子,叫巴雅喇。作为长子,努尔哈赤倍受父母宠爱,从小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然而在他10岁的时候,不幸的事情发生了: 他的母亲喜塔喇氏突然与世长辞了。这个重大的变故从根本上改变了努尔哈赤的生活,他告别了昔日骄子的优越地位,开始在继母制造的阴影中度日。他的继母纳喇氏是一个为人刻薄狠毒的女人,自从她主持家事后,努尔哈赤兄弟便失去了往日家庭的温暖,受尽了她的挑剔和冷遇。受了妻子的挑唆和影响,努尔哈赤的父亲对努尔哈赤兄弟也变得冷若冰霜。性格豁达的努尔哈赤本想以自己的宽厚和忍耐来打动继母的铁石心肠,却无济于事。由于生活所迫,少年时代的努尔哈赤就开始用自己的双手谋生。他常常翻山越岭,出入于莽莽林海,挖人参,采松子,拣榛子,拾蘑菇,然后把这些山货带到集市上换钱,用以维持自己的生活。

当时女真人与汉人进行贸易的主要场所在抚顺、宽甸、开原、清原等地。这种集市被称为“马市”。规定每月初一至初五、十六至二十二日开放两次,每当开市之日,汉人、蒙古人、女真人熙熙攘攘,带着各自的物产,融汇到这里进行贸易。这种互市贸易,促进了各民族间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密切了他们的友好往来。

努尔哈赤常去的是生意兴隆的抚顺马市,除了进行贸易之外,他更感兴趣的是通过贸易同汉人广泛接触和交往,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天长日久,他学会了说汉语,识汉字。在抚顺马市这所学校里,聪明好学、胸怀大志的努尔哈赤广采博收,学习了知识,增长了才干,开拓了视野。

强烈的求知欲望驱使努尔哈赤读了不少汉文书籍。《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是他最感兴趣的两部书。书中的刘备、诸葛亮、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智谋和作为,激荡着少年努尔哈赤渴望建功立业的心灵。每每读到精采之处,他就会情不自禁地拍手赞叹,对英雄业绩的向往溢于言表。

15岁那年,无情的生活之鞭迫使努尔哈赤带着10岁的弟弟舒尔哈齐离家出走,投奔到外祖父王杲门下。

王杲是个汉化较深的女真人,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在动乱的年代中发迹,成为建州女真中的著名首领。他自以为能调动建州各部,便无视朝廷边将的政令,常常扰边作乱。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曾归附王杲作乱。后来觉察到如此干下去对自己不利,便背着王杲投靠了辽东边将。万历二年 (1574),王杲以明断绝贡市为由,大举进犯辽沈。明朝总兵李成梁率军攻破王杲屯寨,此时正在王杲家中的努尔哈赤兄弟也双双作了俘虏,聪明、机敏的努尔哈赤当即跪在李成梁马前,痛哭流涕,请赐一死。李成梁见他聪明伶俐、乖敏可怜,便把他留在帐下做了书童,专门伺侍自己。

女真人不论男女都擅长骑射。努尔哈赤早在六七岁时,就开始习射。他经常同小伙伴在一起玩射击的游戏:每人出两支箭,立在一起,然后站在30米以外的地方依次射击,射中者得箭。年龄稍大,他又骑马弯弓,驰射山林。在这样的环境中,比一般孩子更聪敏勇敢的努尔哈赤,从少年时代就练就了一身本领,武艺高强,弓马娴熟。因而在李成梁帐下,每逢征战,他总是勇猛冲杀,屡立战功。李成梁对他非常赏识,让他作了自己的随从和侍卫。两人形影不离,关系密切,情同父子。

在李成梁麾下,努尔哈赤接触汉人的机会更多了,他对汉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经常参战的实践,又使他的军事才能得以提高和发挥,他对自己的谋略也越来越增强了自信心。李成梁还带着他去北京朝觐,繁华的街市、辉煌的宫殿,使他的眼界大开。这一切都孕育了他创立功业的勃勃雄心。

然而,努尔哈赤对李成梁的恭顺和效忠,仅仅限于表面。他对外祖父的被杀始终怀恨在心,耿耿于怀,只是当时慑于李成梁的威名,不敢轻举妄动。私下里他早已另有打算,只待有朝一日时机成熟再采取行动。

在李成梁帐下生活了3年左右,努尔哈赤以父亲捎信让他回家成亲为由,借机离开李成梁,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遵照父命,19岁的努尔哈赤与佟佳氏结了婚。按女真习俗,男儿成年就要另立门户。心肠歹毒的继母纳喇氏也正是以此为借口,唆使塔克世把新婚的儿子赶出了家门,只分给他非常可怜的一点家产。对于这些,努尔哈赤并未过于伤心和计较。他相信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完全可以创造出崭新的幸福的生活。

独立生活后,有时他到长白山一带采集、狩猎,往来于抚顺马市和女真地区,换取生产和生活用品。有时他又辗转各地,为人佣工。有时则听从明廷的征调,从征参战。经过几年的闯荡,努尔哈赤有了更丰富的阅历。他对各民族的语言风俗、中原地区的形势以及宫廷、官场、官军等各方面的情况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也表露出 “大丈夫在世,应成就一番伟业”的宏愿。他的父亲和继母见他胸怀大志,气宇轩昂,料想他将来必定会有所作为,开始后悔当初逼迫他另立门户,而且只分给他那么一点可怜的家产。于是他们想再分给努尔哈赤一些财产以示补偿。出乎他们的意料,努尔哈赤竟婉言谢绝了他们的追赠。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热门